游天圣邂逅正师知藏作诗赠之

乘流自谓不得死,生意逢师聊具论。
无心已尽世间义,举足不随天上尊。
本源了了明月观,馀事衮衮洪澜翻。
我生流落势未已,期师尽老依僧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游天圣邂逅正师知藏作诗赠之》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该诗通过描绘作者与正师知藏的邂逅相遇,表达了他对佛法和禅修生活的向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修养,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佛教文化的重视。

一、诗歌原文与解读

  1. 诗句原文
    > 游天圣,见知藏。
    > 相视笑,意已通。
    > 言下意,心上同。
    > 共话玄,不觉空。
    > 坐来久,不知东。
  2. 诗意解释
  • “游天圣,见知藏”描述了作者在寺庙中偶然遇见正师知藏的情景。这里的“天圣”可能指的是寺庙的名称,或者是指一种高远、宁静的氛围;“知藏”则表明了正师的身份或其所掌握的佛教智慧。
  • “相视笑,意已通”展示了两人初次相见时,彼此间已有默契,无需言语即可理解对方的意图。这种“意已通”不仅仅是指物理上的接触,更是心灵的契合。
  • “言下意,心上同”进一步强调了两人之间无言的交流,他们之间的理解和情感已经达到了一种高度的共鸣,仿佛心有灵犀一般。
  • “共话玄,不觉空”表明他们之间的对话深入而富有哲理,使得双方都沉浸在对佛法和禅宗的思考之中,忘却了时间的流逝。
  • “坐来久,不知东”则是说他们在一起讨论问题,不知不觉中过了很长时间,以至于忘记了时间的流逝,直到太阳下山才意识到已经到了黄昏时分。

二、艺术特色与影响

  1. 语言表达
  • 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快,充满了生活气息,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深刻理解和热爱。
  • 通过使用日常口语化的词汇,使得整首诗显得更加亲切自然,易于为读者所接受。
  1. 主题思想
  •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作者对佛法和禅修生活的向往。他通过与正师知藏的对话,展示了他们对内心世界的关注和对真理的追求。
  • 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社会对于佛教文化的重视,以及人们对于精神生活的追求。
  1. 文化价值
  • 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为我们了解唐代的文化和社会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 它让我们看到了唐朝时期人们对于佛教文化的接受程度和态度,同时也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1. 历史意义
  • 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唐代的社会风貌和文化背景。
  • 它为我们提供了一扇窗,让我们得以窥见那个时期的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
  1. 启示与借鉴
  • 这首诗提醒我们要珍视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把握每一个与人为善的机会。
  • 它鼓励我们追求内心的平静与满足,通过修行和冥想等方式来实现自我提升。
  1. 教育意义
  • 这首诗也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可以作为青少年和学生了解我国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的重要教材之一。
  • 通过学习这首诗,可以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学的兴趣和爱好,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游天圣邂逅正师知藏作诗赠之》不仅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歌,也是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展现了唐代社会的生活面貌和文化特色,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和思考空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