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陈长卿赋芭蕉二首

落落虚怀好自珍,一番舒展一番新。
摇风卷起窗铺月,滴雨惊回梦怆神。
荔子丹时陪献豆,丁香结处共愁尘。
本无颜色争韶艳,野老由来不怨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陈长卿赋芭蕉二首》为宋代诗人王洋所作七言律诗,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下面将对该作品进行详细解析:

  1. 作者简介
  • 王洋(宋),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文人。他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但依然保持了文人的风骨和才情。他的诗词作品多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赞美,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王洋的一生虽然短暂,但他的作品却成为了后人学习的典范。
  1. 诗歌原文
    落落虚怀好自珍,一番舒展一番新。
    摇风卷起窗铺月,滴雨惊回梦怆神。
    荔子丹时陪献豆,丁香结处共愁尘。
    本无颜色争韶艳,野老由来不怨春。

  2. 诗歌赏析

  • 落落虚怀好自珍: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自我修养的重视。”落落”形容人的谦逊和真诚,”虚怀”则是说人要有一颗宽广无私的心。”好自珍”则是指要珍惜自己的内在品质和修养。整句话的意思是说,一个人应该谦虚地对待自己,珍惜自己的内心世界。
  • 一番舒展一番新: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变化的态度。”舒展”是指放松心情,享受生活;”一番”表示多次或反复。”新”则意味着新鲜和美好。整句话的意思是说,生活就像一张白纸,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描绘和书写,才能展现出新的面貌和风采。
  • 摇风卷起窗铺月:这句话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夜晚画面。”摇风”形容微风轻轻吹过;”卷起窗”则是指风吹动了窗户;”铺月”则是指月光洒满窗台。整句话的意思是说,夜晚的宁静被微风吹动,月亮悄然升起,给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感觉。
  • 滴雨惊回梦怆神:这句话表达了诗人被梦境惊醒时的惊讶和感慨。”滴雨”是指雨点落下的声音;”惊回梦怆神”则是指雨声把梦中的景象唤醒,使人感到一种深深的悲伤和感慨。整句话的意思是说,夜晚的寂静被雨声打破,让诗人从梦中惊醒,感到一种深深的悲伤和感慨。
  • 荔子丹时陪献豆:这句话以荔枝比喻美人,暗含男女之情。”荔子”是指荔枝,是一种水果;”丹时”则是指成熟的时候,也指美女的青春时期。”陪献豆”则是一种古代礼仪,表示敬献之意。整句话的意思是说,在荔枝成熟的时节,有人向一位美女敬献礼物。这可以隐喻男女之间纯洁的感情,也可以理解为一种传统的礼节。
  • 丁香结处共愁尘: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深深眷恋。”丁香结”是一种植物,其果实形状像心形;”愁尘”则是指烦恼和忧伤。整句话的意思是说,在丁香树的花蕾处,有恋人共同承受着忧愁和烦恼。这可以隐喻一对恋人之间的深厚感情,也可以理解为一种象征性的表达方式。
  • 本无颜色争韶艳: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本无颜色”则是指自然本身没有色彩;”争韶艳”则是指与其他事物争夺美丽的外表。整句话的意思是说,大自然本身就是最美的,不需要与其他事物争夺美丽。这可以隐喻人类不应该过度追求外在的美丽,而应该更加关注内在的修养和成长。
  • 野老由来不怨春: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豁达态度。”野老”指的是乡间的老人;”由来不怨春”则是指自古以来就不存在因春天的到来而抱怨的情况。整句话的意思是说,无论何时何地,人们都应该保持乐观的心态,不被外界环境所影响。

通过这首诗歌,不仅能够领略到宋代诗人王洋的文采,更能够感受到他对于生活的热爱、对于自然的敬畏以及对人生的豁达态度。这些特质使他的作品成为后世传颂的经典。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