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落黄祊帖,按辞大令书。
稍作兰亭面,七美谅非虚。
或讶缺勿毁,或疑集悲夫。
考真固云癖,订伪亦以愚。
第观竁中藏,清玩唯研壶。
晋人擅风流,宜与后世殊。
所惜尚言数,卜年八百馀。
贞石久且泐,双松当几枯。
片磗曷未化,逮兹厄耕锄。
方其内幽镌,要以托荒墟。
孰知坐此故,反能误意如。
传世岂所幸,况遭孽韩污。
辨端更为累,但资文字娱。
陶土或若此,何为殉玉鱼。
晋王大令保母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晋王大令保母帖》是宋朝诗人王沂孙的文学作品。
王沂孙,字胜之,号中翰,又号玉田生、瑶台仙客等,南宋末年著名的词人和学者,他的文学造诣和对艺术的深刻理解在宋代尤为突出。他的词作在当时即享有盛誉,与同时期的辛弃疾、陈亮等并称为“南宋三大词人”。王沂孙的词多写男女情爱,风格婉约,语言清丽,情感真挚而细腻。他的词作不仅在文学上有着重要地位,也体现了当时文人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
《晋王大令保母帖》是王沂孙创作的一篇书法作品,其创作背景同样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在宋朝时期,书法艺术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高度,文人士大夫不仅注重文学创作,还热衷于书法艺术。王沂孙作为当时的文学家和学者,他的作品不仅在文学上有成就,也在书法艺术方面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晋王大令保母帖》的创作正是这种文化氛围的产物,展示了王沂孙对书法艺术的深刻理解和精湛技艺,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文化艺术的高度关注和支持。
王沂孙的《晋王大令保母帖》不仅是一篇文学作品,也是研究宋代文化和艺术的重要资料。通过对这篇作品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宋代文人的审美观念、艺术追求及其在文化艺术领域的贡献。同时,这篇作品也启示着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与传承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