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路晚春

年年吟帽客他乡,柳絮飞时日渐长。
远树云生残照没,近梅风重早晨凉。
桑条带露归蚕室,花片随泥上燕梁。
历日又催春色去,田家便有插秧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客路晚春》是宋代诗人王镃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该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色和诗人对故乡的情感,体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情感内涵。下面是对该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王镃是宋括苍人,字介翁,宋末官县尉,帝炳播迁之后,弃印绶,归于湖山,与尹绿坡、虞君集、叶柘山诸人结社赋诗。他的这种隐逸行为不仅反映了个人对世俗的超脱,也显示了他对于自然美的独特感悟和表达。
  1. 诗歌原文及译文
  • 原文
    年年吟帽客他乡,柳絮飞时日渐长。
    远树云生残照没,近梅风重早晨凉。
    桑条带露归蚕室,花片随泥上燕梁。
    历日又催春色去,田家便有插秧忙。

  • 译文
    每一年,我都要带着帽子离开故乡四处漂泊,柳絮随着时间飘落,日头渐渐变得漫长。远处的树木在云朵中若隐若现,仿佛被夕阳吞没,而清晨的梅花风带来了一丝凉爽。蚕丝在桑树上随风摇曳,花瓣随着泥土上的燕儿飞舞。日历又一次催走了春天的气息,田野里家家户户已经开始忙碌起来准备插秧。

  1. 诗词赏析
  • 意象丰富:诗中的“柳絮”与“残阳”、“远树”、“近梅”等元素形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使读者能够想象出一幅幅美丽的画面。
  • 情感深沉:诗人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乡深深的思念之情。每一个景象都似乎在诉说着一个故事,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
  • 语言优美:王镃的诗歌语言优美,用词精准,富有画面感,读来朗朗上口,给人以美的享受。

《客路晚春》不仅仅是一首描写春天景色的诗,更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哲理的作品。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精细描摹,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他对于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感悟。这首诗不仅是宋代诗歌艺术的佳作,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