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诗六首和饮酒

竹门固无锁,俗客自不开。
而欲挟彼态,使我变所怀。
乡原善同俗,于德则有乖。
乃知违世人,所贵在幽栖。
客有爱我甚,命驾来冲泥。
怜我与俗异,欲我与世谐。
甚知客言是,甚知余心迷。
渊明饮酒诗,赓以遗客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陶诗六首·和饮酒》是宋朝著名文学家王阮的代表作品之一,这首诗通过对比和陶的饮酒意境与世俗之客的来访,展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追求

《和陶诗六首·和饮酒》中“竹间固无锁,俗客自不开”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独立的意象。竹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常见的象征,代表着清高、坚韧和不染尘埃的品质。这里的“竹间”可能隐喻诗人隐居之地或心灵避风港,“固无锁”则表达了对外界干扰的排斥与自我保护。

“而欲挟彼态,使我变所怀”反映了诗人面对世俗诱惑时的坚定立场。这里的“挟彼态”指世俗之客试图以物质或形式上的吸引改变诗人的内心世界。诗人则选择坚守自我,不为外界所动,体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精神状态。

“乡原善同俗,於德则有乖”揭示了诗人对社会道德标准的看法。他认为社会大众虽然善良,但在道德实践上却有所欠缺。这种认识反映出诗人对人性的深刻洞察以及对于理想人格的追求。

“乃知违世人,所贵在幽栖”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推崇和珍视。诗人认为,真正有价值的不是与世争辉,而是保持内心的独立与平静。这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简朴生活方式的向往和尊重。

《和陶诗六首·和饮酒》不仅仅是对陶渊明诗歌风格的模仿,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通过对世俗的批判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由、独立和精神追求的执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