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僧归护国寺其一

振锡诣华京,频频答龙灵。
玉阶前见佛,金口内开经。
论道穷纲赜,深玄极杳冥。
褒崇恩烂熳,教化语丁宁。
传作心中印,镌为坐右铭。
云飞来北阙,鹤梦去东冥。
鼓棹辞梁苑,扬帆过洞庭。
到山开御札,鸾凤满岩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僧归护国寺其一”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作品。这首诗不仅在文学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和诗人的情感。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刘禹锡(772—842年),字梦得,籍贯洛阳,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作广泛涵盖了咏史抒怀、山水田园等多个题材,其中《浪淘沙九首》尤为著名。刘禹锡的诗歌风格清新脱俗,语言简练,善于运用对比和象征手法。

  2. 诗句原文及翻译:曹溪有真嗣,大知识,得法三十年,堂堂坐岩石。忽徇云玺招,暂屈冥鸿翼。褰裳度王城,夙驾来军壁。陆泉正持戒,到溉方蔬食。晨炉薝卜霏,夜榻氍毹积。金钵稻脂香,琼瓯茗花碧。高谈入幽固,默对探虚寂。学精西竺言,诗妙南朝格。与游欣雾润,鄙吝犹泉涤。遽忆五芝春,悠然理归策。伊予病且老,末景如驹隙。惭为中军帅,更玷台臣席。无功翊熙明,何力当优绩。莲社久栖心,华簪聊寄迹。愿辞食地封,永事弥天释。

  3. 诗歌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宋代之前,其具体时间难以考证。然而,它反映了宋代文人对于佛教文化的崇尚以及对修行生活的向往。在宋代,随着禅宗思想的深入人心,许多文人士大夫开始涉足佛门,体验僧侣的清寂生活。

通过对“送僧归护国寺其一”的分析,可以看到,刘禹锡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而且是一位深情并关注社会现实的文人。他的诗歌不仅在当时受到推崇,而且在历史的长河中依然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