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楼春 · 社前一日

游人等得春晴也。处处旗亭堪系马。雨前秾杏尚娉婷,风后残梅无顾藉。
忌拈针线还逢社。斗草赢多裙欲卸。明朝双燕定归来,叮嘱重帘休放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玉楼春·社前一日”是宋代诗人史达祖的作品,表达了游人在春晴后的喜悦与期待。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品原文
  • 游人等得春晴也,处处旗亭堪系马。
  • 雨前秾杏尚娉婷,风后残梅无顾藉。
  • 忌拈针线还逢社,斗草赢多裙欲卸。
  • 明朝双燕定归来,叮嘱重帘休放下。
  1. 作品背景
  • 作者介绍:史达祖(约1163~约1220年),字伏波,原籍汴梁(今河南开封),号秋谷,又号东山、济翁等,南宋著名词人和诗人,其词在南宋词坛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词风格清新,意境深远,善于用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物情感,语言优美,富有哲理。
  • 创作时间:据《全宋词》记录,此词作于南宋时期。
  1. 作品鉴赏
  • 艺术特点:“玉楼春·社前一日”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和人们的心情。其中,“处处旗亭堪系马”形象地表达了春天来临后,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而“忌拈针线还逢社”则反映了古代社会习俗,人们在社日前避免忙碌家务,享受宁静的闲暇时光。此外,“双燕定归来”寓意着春天的结束和夏日的到来。
  • 主题思想:本词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对春天美景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南宋时代社会风俗和人们的生活状态,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

通过对“玉楼春·社前一日”的分析,不仅可以感受到史达祖的诗词艺术魅力,还可以从中了解到南宋时期的社会风情和人们的生活习惯。对于喜爱古典文学的朋友来说,这首词无疑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学习资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