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 · 山月随人

山月随人,翠蘋分破秋山影。钓船归尽。桥外诗心迥。
多少荷花,不盖鸳鸯冷。西风定。可怜潘鬓。偏浸秦台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点绛唇·山月随人》是宋代诗人史达祖创作的一首词

这首词不仅展现了史达祖对美好事物的留恋之情,还通过细腻的意象描绘了一幅动人的画面。以下是一些关于此词的具体内容:

  1. 开篇意境:《点绛唇·山月随人》的开头两句“山月随人,翠苹分破秋山影”,描绘了月光和秋山交融的景象,给人以静谧而深远之感。这种景象不仅营造了一种宁静的氛围,也为整首词奠定了基调。
  2. 情感表达:词中“钓船归尽。桥外诗心迥”表达了一种孤独和怀旧的情感。通过描绘垂钓归来的场景和远处诗人的身影,展现了作者在自然美景中的沉思与感慨。
  3. 荷花鸳鸯:《点绛唇·山月随人》中提到“多少荷花,不盖鸳鸯冷”,这里的荷花与鸳鸯形象地比喻了美丽却稍纵即逝的瞬间。荷花虽然美丽,但终究被西风所伤,象征着美好事物终将逝去。
  4. 人物命运:“可怜潘鬓偏浸秦台镜”则表达了对年华老去的无奈和哀伤。秦台镜在这里暗喻岁月无情,潘鬓(指因忧愁而过早变白的头发)的偏沉则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对人的无情影响。
  5. 艺术特色:史达祖在《点绛唇·山月随人》中巧妙地运用了象征和拟人的手法,如“翠苹”、“西风”、“潘鬓”等,这些生动的意象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同时,他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使得这首词成为了中国古代诗词中的佳作。

《点绛唇·山月随人》不仅是一首表达怀旧和赞美自然之美的词,它还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不仅可以领略到宋代词人的才情和审美情趣,还能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和文化的历史背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