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借喜雪韵

老去风光报答难,树头春律喜新班。
忽惊断岸一番雪,便忆故园千叠山。
斜日淡烟茅舍外,冷香幽韵竹篱间。
玉壶虚佐寒窗静,不敢呼童取次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梅花借喜雪韵》是宋代诗人史浩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诗人简介
  • 史浩,字直翁,号真隐居士,生于宋明州鄞县,南宋时期的政治家与词人。他是高宗绍兴十五年(1145年)的进士,曾任温州教授及太学正,后升为国子博士。他的仕途较为曲折,曾对张浚的恢复之举持不同意见,并在孝宗时期历任参知政事、尚书右仆射等职。在淳熙五年,史浩再次被任命回朝并担任右丞相,但在不久后因事求去,最终以太保致仕。
  • 史浩不仅是一位政治人物,也是一位文学家。他创作了多首诗作,其中《梅花借喜雪韵》就是其中之一。该诗体现了他深厚的文学造诣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1. 诗歌原文
  • 老去风光报答难,树头春律喜新班。
  • 忽惊断岸一番雪,便忆故园千叠山。
  • 斜日淡烟茅舍外,冷香幽韵竹篱间。
  • 玉壶虚佐寒窗静,不敢呼童取次攀。
  1. 主题解析
  • 诗歌以梅花盛开的景象开篇,通过对梅花的描写引出了作者对生活哲理的思考。梅花作为传统文化中的吉祥象征,寓意着坚韧不拔和高洁清雅,而诗中“老去风光报答难”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经历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许。
  • “树头春律喜新班”通过春天的律动来表达生机勃勃的生命力。“忽惊断岸一番雪”描绘了冬去春来的自然景观,象征着时间的流转和季节的更迭。
  • “便忆故园千叠山”则表达了诗人心中对家乡的思念和对过往岁月的回忆。“斜日淡烟茅舍外”营造了一种宁静安详的氛围,而“冷香幽韵竹篱间”则是对梅花香气和韵味的细致描摹。
  • 最后两句“玉壶虚佐寒窗静,不敢呼童取次攀”,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自律,即使面对生活的琐碎,也要保持一份清静和自律。

《梅花借喜雪韵》以其精湛的艺术表现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展现了史浩作为一位政治家和诗人的多重身份。这首诗不仅是宋代文学宝库中的珍品,也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阅读资源和研究素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