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杓点翠为此城,四郊环拱来遥青。
知君欲览众山小,取塼磨就天上亭。
身心合于高处著,万象不语森凑泊。
古今日色递浅深,志士可惜虚光阴。
露星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露星亭》是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叶适的一篇作品。叶适,字正则,生于1150年,卒于1228年,是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人,因居住地而得名。他是中国宋代重要的学者和文学家之一,以擅长诗歌和散文著称。他的文学作品多涉及哲理、历史和个人情感,具有深刻的思想和鲜明的个性。
在内容方面,叶适的《露星亭》通过描写自然景观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哲思。该诗通过对露星亭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中不仅描述了露星亭周围的景色,还表达了诗人对宇宙和人生的深层次感悟。这种对自然界的观察与思考,反映了叶适作为一位文人士大夫的深厚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审美观。
从艺术形式上来看,叶适在《露星亭》中采用了古诗词的韵律和格律,使得整首诗既有古典美的韵味,又不失现代感。诗中的意象和比喻运用得极为巧妙,如“取砖磨就天上亭”,这不仅是对露星亭外观的形象描述,也是对其象征意义的隐喻。这种艺术手法的运用,使《露星亭》成为一首充满诗意和哲理的作品,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叶适在创作此诗时,可能也受到了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宋代是一个文人辈出的时代,文人士大夫常常通过诗歌来表达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以及对个人理想的追求。叶适作为一位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学者,其作品中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和人生态度,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精神追求和社会责任感。
《露星亭》不仅是一篇文学作品,更是一个时代背景下的产物。它通过简洁而富有哲理的语言,展示了叶适深厚的文化修养和敏锐的艺术感知力。这首诗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更在中华文化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对于爱好文学和历史的读者来说,了解并欣赏《露星亭》不仅能增加自己的文学素养,也能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