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杓点翠为此城,四郊环拱来遥青。
知君欲览众山小,取塼磨就天上亭。
身心合于高处著,万象不语森凑泊。
古今日色递浅深,志士可惜虚光阴。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观,诗人站在露星亭上,俯瞰着远方的青山,心中充满了对自然的敬畏和赞美。
首句“斗杓点翠为此城”,以斗杓(北斗七星)点缀翠绿的山丘,形象地勾勒出了这座城池的轮廓。斗杓是北斗七星中最大的一颗星,象征着光明和希望,而翠绿的山丘则代表着生机勃勃的景象。这里,“斗杓点翠”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的美丽,也寄托了诗人对生活的美好期许和对未来的憧憬。
“四郊环拱来遥青”一句,诗人进一步描绘了周围的环境。四郊环拱意味着四周都是青山,远处的山峦如同守护神一般环绕在城市周围,给人一种宁静、和谐的感觉。这里的“遥青”形容了山峦的遥远和高耸,使得整个城市显得更加渺小。这一句既展现了城市的地理位置,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欣赏和赞美。
第三句“知君欲览众山小”则是诗人的直接对话。他邀请朋友一起登上山顶,俯瞰众山,从而体会到大自然的渺小。这里的“知君”指的是诗人的朋友,而“览众山小”则是指通过登高望远,人们会感受到自然界的广阔和自己的渺小。这一比喻深刻地揭示了人类与自然的辩证关系,即人类应该珍惜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
第四句“取塼磨就天上亭”描绘了诗人和朋友一起建造一个亭子的过程。他们从地上采集石头,然后将其磨制成亭台,使之能够凌空而起,成为一座天上的亭子。这里的“取塼磨就天上亭”既是一种具体的建筑行为,也象征着人类与自然的互动和融合。通过这样的行为,人与自然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人类开始真正地融入到自然之中。
第五句“身心合于高处著”,诗人进一步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他的身体和心灵都与高处的景色融为一体,仿佛成为了自然的一分子。这里的“合于高处著”既是一种身体上的体验,也是心灵上的共鸣。通过这种体验,人与自然之间建立了一种超越物质的、精神性的联系。
第六句“万象不语森凑泊”则是对自然景象的进一步描绘。这里,“万象”指代自然界的一切事物,而“不语”则表示它们默默地存在着,不需要过多的言辞去描述。“森凑泊”形容的是自然界的繁茂和生机勃勃,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这一句既表现了自然之美,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独特理解和感悟。
最后一句“古今日色递浅深,志士可惜虚光阴”是对整首诗的总结和感慨。诗人感叹时间的流逝,感叹那些志士们在虚度光阴的同时却忽略了眼前的美好。这里的“今日”指的是今天,而“时色”则可以理解为时光或岁月。诗人通过对时间的感慨,表达了对生命短暂的感慨以及对自然美景的珍惜之情。
这首七言律诗通过对露星亭的自然景观进行生动描绘和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对人生的哲理思考。同时,诗句中还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为读者带来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和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