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佳节又虚逢,恼杀江湖白发翁。
滴梦欲残蕉叶雨,吹愁不断蓼花风。
阴晴明晦天无准,离合悲欢态不同。
聊买香醪作清赏,烛光闲对木犀红。
中秋风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中秋风雨》是宋代诗人艾可叔创作的一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在中秋之夜因风雨而无法与亲朋共赏明月的感慨。诗词原文为:“一年佳节又虚逢,恼杀江湖白发翁。滴梦欲残蕉叶雨,吹愁不断蓼花风。阴晴明晦天无准,离合悲欢态不同。聊买香醪作清赏,烛光闲对木犀红。”
诗词描绘了作者在中秋之夜,面对突如其来的风雨,感到无比沮丧和失望。雨水打在树叶上,像是在滴落梦中的梦境,让人感到心烦意乱,忧愁难以自拔。这种情感反映了古代文人对于节日氛围的期待,以及现实中不可预见的自然力量给生活带来的影响。
《中秋遇风雨》是明代诗人徐熥的作品,以五言律诗的形式展现了中秋夜的风雨景象。徐熥通过这首诗传达了他对中秋节日气氛的感受以及个人情感的表达。他写道:“寒溪秋色满,临汎意如何。”“高枕乱流去,挂帆千嶂过。”这些诗句不仅描写了自然的景观,也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永遇乐·乙巳中秋风雨》是宋代词人吴文英的作品,这首词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来抒发作者的情感。词中不仅有对中秋节日气氛的描绘,还融入了家国之忧、身世之叹、离合之悲等多种情感,使得整首词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也充满了情感的力量。
《中秋风雨》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也是中国诗歌宝库中的一部分。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无论是作为节日的传统庆祝方式,还是作为文学艺术作品,《中秋风雨》都值得人们深入研究和品味。通过阅读和了解这一经典之作,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以及古人对于自然、人生、情感等方面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