渊明归西天,不作东林社。
不见张昌宗,无人举此话。
谁家栽绿荷,薰风漾碧波。
波底水晶空,化出玉姮娥。
嫣然冷无语,冰肌卧晓雨。
东君如夏日,此花不受暑。
一点天然香,随风入画堂。
折之置坐隅,窈窕弄玉郎。
忽然心绪变,如睹佳人面。
寄语明月楼,莫贮双飞燕。
白莲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白莲诗》是唐代诗人陆龟蒙创作的一首七绝,通过描写白莲花含着怨恨在人们不知不觉中谢落的景象,暗喻了洁身自好的人在封建社会里受到的冷落和排挤。这首诗作不仅具有深刻的寓意,而且展现了作者对理想与现实冲突的深刻感受。
《白莲诗》的创作背景可以追溯到唐代的社会环境。当时封建社会的黑暗统治,导致了众多知识分子怀才不遇、孤芳自赏的局面。陆龟蒙通过这首诗,表达了他对这一现象的不满和批判。诗中的白莲形象,既是对美好品质的象征,也是对黑暗现实的隐喻。白莲在不经意间凋零,象征着那些在现实中默默无闻、被埋没的人。这种表达方式,使得《白莲诗》不仅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种对时代背景下个体命运的深刻反思。
陆龟蒙通过对白莲的描绘,传达了一种超越尘世的精神追求。在这首诗中,“凌波仙子”的形象赋予了白莲一种仙气飘飘的气质,这不仅是对白莲高洁脱俗品质的形象化展现,也反映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这种追求不仅仅限于个人的精神层面,更是对整个时代的一种批判和反抗。
《白莲诗》的语言风格和艺术手法同样值得一提。陆龟蒙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将白莲的纯洁与美丽与神仙的风采相联系,通过这样的修辞方式,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此外,这首诗的结构紧凑而富有韵律感,通过对白莲景象的细腻刻画,使读者能够在视觉和情感上产生共鸣。这种艺术表现,使得《白莲诗》不仅是一首文学作品,更是一段跨越时空的历史记忆。
《白莲诗》不仅是陆龟蒙作品中的一篇佳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独特的艺术瑰宝。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展现了诗人对于理想与现实、自由与约束的复杂情感。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人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同时也能够感受到中华文化中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和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