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怀来赏趣,对景却忘言。
偶与同游客,行逢幽涧原。
浅泓排积腐,暗窦溢流浑。
终待寒泉食,无忧水镜昏。
次瑞泉诗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瑞泉诗韵》是朱熹创作的五言律诗。朱熹,字元晦,号晦庵、晦翁、遁翁等,是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及文学家,生于宋徽州婺源。朱熹的文学成就不仅体现在他对儒学经典的注解上,还在于他的诗歌创作,其中《次瑞泉诗韵》便是其代表之一。
朱熹的《次瑞泉诗韵》以自然景观入诗,描绘了一幅幽静的山水画卷。诗中“兴怀来赏趣,对景却忘言”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之情,而“浅泓排积腐,暗窦溢流浑”则形象地刻画了泉水清澈见底的特点和流水的动态变化。整首诗流露出一种与世无争的超然心境,以及对自然的热爱。这种心境在当今社会中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朱熹作为宋代文人,其在文学上的造诣不仅局限于诗歌。除了《次瑞泉诗韵》,他还撰写了许多其他文学作品,如《四书章句集注》等,这些作品都体现了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学修养。朱熹的文学活动不仅丰富了宋代文学的内涵,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通过对朱熹文学作品的学习与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宋明理学的发展脉络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影响。
《次瑞泉诗韵》不仅是朱熹诗歌创作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宋代文化和文学的重要体现。通过对朱熹及其《次瑞泉诗韵》的研究,人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宋代的文化背景和当时的社会风貌,以及朱熹个人的思想特点和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