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士俞方塘

方塘之鉴形可识,方诸之鉴心始得。相形何如更论心,以貌取人当有失。
君不见虞皇项籍两重瞳,成汤曹交皆九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相士俞方塘》是宋代江恺的作品,是一部脍炙人口的诗词作品。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品原文及翻译
  • 原文内容:《相士俞方塘》是宋代作者江恺的诗词作品。原文如下:“相士俞方塘,镜中形可识,方诸鉴心始。相形何如论心地,以貌取人当有失”。
  • 翻译:通过比喻,诗人表达了只有通过观察人的心才能了解真正的面貌和本质。外貌可以作为初步了解,但深入的了解需要心灵的沟通和理解。
  1. 作品赏析
  • 文学手法:《相士俞方塘》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如将镜子比作方塘,形象地表达了“相由心生”的观念。同时,通过对虞皇项籍、成汤曹交等历史人物的引用,展示了诗人深邃的历史知识和丰富的文化素养。
  • 哲理思考:诗中的“相形何如论心地,以貌取人当有失”,深刻揭示了外貌和外表并不能决定一个人的内在品质。诗人鼓励人们应该重视内心的修养和品德,而不是仅仅被表象所迷惑。
  1. 作品背景
  • 创作时代:该诗创作于宋朝时期,反映了当时的文人对于社会现象的观察和反思。
  • 作者介绍:江恺是当时著名的文人,不仅在诗词方面有着深厚的造诣,还涉猎广泛,对传统文化有着深刻的理解与传承。
  1. 作品影响
  • 文化价值:《相士俞方塘》不仅是一首文学作品,更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体现了古代文人对道德修养和文化传承的重视。
  • 教育意义:这首诗对于现代教育具有启示意义,教导人们在评价他人时要注重内在素质的培养和外在表现的真实性。

《相士俞方塘》以其深刻的哲学内涵和精湛的艺术手法,成为了宋代诗词的典范之作。它不仅仅是一个文学作品,更是一种智慧的传承,一种文化的体现。对于喜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来说,这首诗无疑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值得我们细细品读与传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