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公去不锁禅扉,熟境应留梦里归。
我却寄眠公榻上,此心浑似片云飞。
夹路天宁谒僧不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夹路天宁谒僧不遇》并非文学作品,而是宋代诗人朱松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拜访一位僧人时的心境,以及对这位僧人的深刻印象和内心感受。
朱松是宋徽州婺源人,字乔年,号韦斋。他的生平经历颇为丰富,曾历任秘书省正字、司勋吏部郎等职。然而,他的政治生涯并不顺畅。在与秦桧决策议和的过程中,朱松与同列上章力言其不可,结果遭到秦桧的愤怒和排斥,最终以出知饶州告终,未上而卒。
《夹路天宁谒僧不遇》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支公去不锁禅扉,熟境应留梦里归。
我却寄眠公榻上,此心浑似片云飞。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内涵,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与禅宗思想的深刻感悟。其中,“支公去不锁禅扉”一句,不仅描绘了僧人隐居山林、超脱物外的形象,也暗示了诗人对于尘世纷扰的逃避和向往。而“熟境应留梦里归”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归宿的思考,认为真正的归宿不在于世俗,而在于内心的平静与自由。最后,“我却寄眠公榻上,此心浑似片云飞”两句,更是将诗人的情感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展现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面。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有对禅宗思想的探讨,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是朱松诗歌创作中的佳作之一。
《夹路天宁谒僧不遇》并非文学作品,而是宋代诗人朱松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通过对这首诗的欣赏和理解,可以进一步深入体会到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以及诗人对于生活、自然和人生的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