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上孤城早,山迎雉堞低。
四天浮沆瀣,万瓦贮玻璃。
松猎风声北,江摇斗柄西。
诸公宜款曲,吾且倚枯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月上孤城早,山迎雉堞低。
四天浮沆瀣,万瓦贮玻璃。
松猎风声北,江摇斗柄西。
诸公宜款曲,吾且倚枯藜。
《城上观月》是宋代诗人朱翌创作的作品。
朱翌,字新仲,号灊山居士、省事老人,是宋舒州怀宁人。朱翌在徽宗政和八年进士后,曾任溧水簿及秘书少监、中书舍人等职,因不附秦桧而遭贬,后来得以复出并官至敷文阁待制。他以《城上观月》表达了自己在政治动荡中的孤寂和无奈。诗中描写了月升之时,城上的孤独之感以及自然景观的宁静之美。
诗的原文是:“月上孤城早,山迎雉堞低。四天浮沆瀣,万瓦贮玻璃。松猎风声北,江摇斗柄西。诸公宜款曲,吾且倚枯藜。”这首诗通过简洁而富有画面感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夜晚的静谧图景。月亮早早地出现在孤城中,城墙上的雉堞在月光下显得格外低矮;天空中飘荡着清冷的气息,仿佛被月色洗涤过的万瓦闪烁着如同玻璃般晶莹的光芒;风声在松林间猎猎作响,江面上的水波轻轻摇晃,仿佛有斗柄在指引方向。最后,诗人呼吁同僚们应该更加亲近、谨慎,而自己则选择依靠那些枯萎的藜草来度过这个夜晚。
《城上观月》不仅展现了朱翌对自然景观的细致观察,也透露出他在动荡时代中的个人感慨和哲学思考。通过对自然美的描绘以及对人生境遇的反思,这首诗成为了宋代文人作品中的一颗璀璨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