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 其五对月有感

天宇著垂象,日月共回旋。因何明月,偏被指点古来传。浪语修成七宝,漫说霓裳九奏,阿姊最婵娟。愤激书青奏,伏愿听臣言。
诏六丁,驱狡兔,屏痴蟾。移根老桂,种在历历白榆边。深锁广寒宫殿,不许姮娥歌舞,按次守星躔。永使无亏缺,长对日团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著名词作。这首词作写于公元1097年(熙宁十年),作者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与挚友陈慥(号季常、履常,又号定国)同游赤壁之下,即景生情,写下了这首传颂后世的佳作。

全文如下: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已而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照之以天光,射之以御者,故所见甚远。
寻常岂见此?
多事今宵。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词以豪放洒脱的笔触描绘出中秋节夜晚的美丽景色和作者内心的感受,表达了对亲人朋友的思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同时,它也展现了中国古代文人追求自由、超脱的精神风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