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仙歌 · 其一

今年生日,庆一百省岁。喜趁烧灯作欢会。问先生有甚,阴德神丹,霜雪里、鹤在青松相似。
总无奇异处,只是天然,冷澹寻常旧家计。探袖弄明珠,满眼儿孙,一壶酒、□向花间长醉。且落魄、装个老人星,共野叟行歌,太平时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洞仙歌·其一》是清朝李慈铭的作品,这首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意境吸引了无数读者。下面将对其各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李慈铭:字梅庵,号香禅居士,清代著名文学家,他的诗词作品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他的作品以典雅、婉约见称,擅长用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
  1. 原文与注释
  • 原文:江远阁深,人别梦在,镜月留夕,帘波荡春,未免凄益,以感安倩玉龙双翠寄向渌西楼上歌也。淡烟楼阁,认鸾镮红啮。一树春棠韵娇绝。
  • 译文:江边的阁楼深邃而遥远,人们的离别梦境仍在心头萦绕;镜子里反射的月亮洒下余晖,帘幔荡起春水,不禁使人感到更加凄凉,因此借由安倩玉的龙凤双翠,把思念寄托给渌西楼上的歌谣。淡烟笼罩的楼阁,辨认着鸾钩红漆的装饰。一树春天的棠梨树,韵味娇美得无法言喻。
  1. 创作背景
  • 时代背景:这首词创作于清朝乾隆年间,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精湛的技巧描绘了一幅宁静而优美的山水画面,展现了当时文人墨客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赞美。
  • 个人情感:作为一位文学家,李慈铭在作品中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通过对自然的描绘抒发了内心的情感波动和审美追求。
  1. 艺术特色
  • 意象运用:《洞仙歌·其一》中运用了大量的意象,如“镜月”、“帘波”等,通过对这些意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空灵、静谧的艺术氛围。
  • 抒情手法:词中渗透了作者深厚的情感,通过细腻的抒情手法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逝去时光的怀念。
  1. 社会影响
  • 文学价值:《洞仙歌·其一》作为清代文学作品中的佳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广泛传颂并多次被引用和研究。
  • 文化传承:此词不仅展现了清代文人的审美情趣,也为人们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洞仙歌·其一》不仅是一首充满艺术美感的词作,也是一部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历史文献。它以独特的方式反映了清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