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吴巽之石菖蒲

菖蒲绿茸茸,偏得高人怜。
心清境自胜,何必幽涧边。
节老叶愈劲,色定枝不妍。
堂中贤主人,与汝俱萧然。
岂不与世接,自远尘俗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吴巽之石菖蒲》是宋朝诗人何基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以其简洁而深刻的意境,展示了诗人对高洁品质的追求以及对自然美的热爱。下面将围绕此诗展开详细分析:

  1. 作者背景:何基(1298年—1364年),字天乐,号芦溪道人,江西吉安永丰人。他的一生虽历经坎坷,但始终保持着文学创作的热情,其作品多反映了他对人生、社会以及自然的深刻理解和感悟。何基的诗歌题材广泛,从描写自然景观到反映社会现实,他的作品都展现出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个人特色,其中以山水田园诗最为著名,如《芦溪夜雨图歌》《芦溪夜雨图》等,这些作品不仅表达了他对家乡的眷恋之情,也体现了他对自然美的独特见解。

  2. 诗歌原文与翻译:《和吴巽之石菖蒲》是一首七言绝句,其原文如下:“菖蒲绿茸茸,偏得高人怜。心清境自胜,何必幽涧边。节老叶愈劲,色定枝不妍。堂中贤主人,与汝俱萧然。岂不与世接,自远尘俗沾。”在这首诗中,何基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深刻的体会,展现了石菖蒲的美丽与其内在精神。“菖蒲绿茸茸”,形容石菖蒲生机勃勃的景象;“偏得高人怜”则传达了诗人对于这种美好事物的珍视和赞美。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石菖蒲的描绘,间接表达了诗人对高洁品质的追求和对自然美的向往。

  3. 诗歌赏析:何基的诗歌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著称。在《和吴巽之石菖蒲》中,何基不仅描述了石菖蒲的自然美,更借此抒发了诗人的个人情感和哲学思考。“心清境自胜,何必幽涧边”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内心世界的重视,认为只要心境清明,即使身处纷扰之中也能保持超然的态度。这种思想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显得尤为难能可贵,它不仅仅是对自然美的一种赞美,更是对人生境界的一种提升。

《和吴巽之石菖蒲》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一次心灵的洗礼。何基通过对石菖蒲的细致描写,传递了一种超越物质追求的精神追求,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美学的独特理解以及对高尚情操的不懈追求。这首诗不仅是中国古典诗词宝库中的瑰宝,也是后世读者在忙碌生活中寻找心灵慰藉的重要源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