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抵掌志伊吾,闻著鹃声泪血枯。
故国蚕丛千古恨,雾关熊耳一身孤。
自从飞去啼痕在,纵不归来有梦无。
莫向延秋门上叫,门楼无数白头乌。
和昭德孙闻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昭德孙闻鹃》是宋代诗人何梦桂创作的诗词作品。
何梦桂,南宋诗人,其生平事迹在历史文献中记载不多,但已知他与当时一些文人墨客有交往。他的诗作多以表达对国家和人民深沉的忧思为主,其中,《和昭德孙闻鹃》是其代表作之一。
《和昭德孙闻鹃》是一首抒发了作者对故国深情、孤寂感怀的佳作。首句“平生抵掌志伊吾”表达了诗人年轻时满怀壮志,立志要为理想之地伊吾(这里指代理想的国家或地方)奉献一切的决心和勇气。然而,随着岁月流转,诗人不禁感叹时光荏苒,昔日的理想如今已成空,只有那杜鹃声声,依旧回荡在耳边,让人泪湿衣襟。
诗中的“故国蚕丛千古恨,雾关熊耳一身孤”两句,则深刻地描绘了诗人对故国的深深怀念。蚕丛古国曾是繁华之地,如今却只剩下历史的遗憾;而诗人身处雾气弥漫的关口,如同孤独的旅人,无人理解其内心的苦楚与孤独。
最后两句“自从飞去啼痕在,纵不归来有梦无”,则更是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的期望和无奈。虽然无法回到故国,但诗人仍怀揣着梦想,期待有一天能够实现心中的理想。
《和昭德孙闻鹃》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词作品,更通过深刻的意境和丰富的情感,传达了诗人对于时代、对于国家的深切感慨。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成为研究宋代文学的重要文献,值得后人细细品味和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