灞桥骑驴

小骊买得最便宜,好是河梁古柳涯。
风急吹沙长耳峻,雪深没板蹇蹄迟。
据鞍吟透肩双耸,敲镫歌狂帽半攲。
道上莫教逢大尹,推敲句里不曾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灞桥骑驴》是宋代诗人何梦桂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以其描绘诗人骑着驴子穿越古柳边灞桥的画面,充满了生动的细节和情感,成为了后世咏雪或吟诗的典故之一。以下将详细分析这首诗及其背景:

  1. 作者简介
  • 何梦桂,南宋时期淳安人,字申甫,后来易名岩叟,号潜斋。他在宋度宗咸淳元年进士及第,曾任太常博士、监察御史等职。由于对宋朝亡国后的政治选择,他未仕于南宋,而是隐居山林,精研《易经》,并有著作《潜斋集》流传后世。
  1. 诗歌原文
    小骊买得最便宜,好是河梁古柳涯。
    风急吹沙长耳峻,雪深没板蹇蹄迟。
    据鞍吟透肩双耸,敲镫歌狂帽半欹。
    道上莫教逢大尹,推敲句里不曾知。

  2. 诗意解析

  • 情景描写:首四句“小骊买得最便宜,好是河梁古柳涯”以平实的语句勾勒出诗人购得最便宜的驴,并且指出地点是河边的古柳树边。这种描写不仅为画面奠定了朴实的背景,也预示着接下来可能发生的活动——在灞桥上骑行。
  • 细节刻画:接下来的诗句进一步通过“风急吹沙长耳峻,雪深没板蹇蹄迟”来展现天气状况和骑驴者的状态。这两句不仅描述了自然条件,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在恶劣环境中仍坚持骑驴的决心与勇气。
  • 动作与心境:“据鞍吟透肩双耸,敲镫歌狂帽半欹”展现了诗人骑马时的动作以及随之而来的精神状态。这些细节不仅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也让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自由与奔放。
  • 警示与自省:“道上莫教逢大尹,推敲句里不曾知”则是诗人对自己行为的警醒。这句话表达了一种谨慎,即在公共场合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注意,同时也提醒自己不要过度沉迷于诗词的创作之中。
  1. 文化影响
  • 郑綮曾说“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子上”,自此“骑驴”便成为咏诗的一个意象。而何梦桂在此诗中再次利用这一意象,不仅表现了个人的情怀,也为后世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
  1. 艺术价值
  • 此诗的语言简洁明了,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象与人物动作的细致描绘,使整首诗既具有视觉美,又有动态美。同时,通过使用对比(如风与雪的描写)、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更具层次感和感染力。
  1. 历史意义
  • 作为宋代诗人的作品,此诗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一隅,也体现了文人墨客追求个性自由和文学创作的热情。它对于研究宋代诗歌艺术及其社会文化背景具有重要意义。

这首《灞桥骑驴》不仅是宋代诗歌中的佳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化和文学宝库中的珍贵财富。它不仅展示了作者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哲理思考,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文人的生活态度。对于现代读者而言,这首作品不仅是一次古典文学的审美经历,更是一次对古代文化传统的深刻理解与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