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旅况

南山北山雨蒙蒙,锁断翡翠千万重。
茅檐剥啄鸟未散,练带野水来相冲。
土阶莎草如箭镞,冷透筼筜清入骨。
雷公挟斧渡长河,抛掷牟尼三百斛。
一身蒲柳寄天涯,白云何处栽胡麻。
江湖夏潦鱼鳖乱,锦袍夜月乘仙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初夏旅况》是宋代诗人李自中的一首五言诗,通过描绘南山北山连绵不断的雨幕和自然景观,表达了作者对旅途的孤独与思乡之情。《初夏旅况》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邃的情感内涵,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初夏旅况》的作者是宋朝时期的诗人李自中。李自中生活在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他的诗歌往往能够反映出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李自中的文学作品不仅数量丰富,而且风格多样,其作品多以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
  2. 诗歌原文:南山北山雨蒙蒙,锁断翡翠千万重。茅檐肃啄鸟未散,练带野水来相冲。土阶莎草如箭镞,冷透筼筜清入骨。雷公挟斧渡长河,抛掷牟尼三百斛。一身蒲柳寄天涯,百云何处栽胡麻。
  3. 诗歌赏析:《初夏旅况》作为宋诗中的佳作,不仅在艺术形式上独具匠心,更在内容上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诗中的“南山北山雨蒙蒙”、“茅檐肃啄鸟未散”等意象生动形象地勾勒出一幅初夏山水图,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片静谧而又神秘的自然之中。
  4. 创作背景:《初夏旅况》的创作背景同样值得深入探讨。据资料显示,该诗作可能是李自中在旅途中的即兴之作。当时的文人墨客常常以游历名山大川为乐事,而李自中也不例外。他在旅途中所见的自然景观与内心情感相互交织,最终化作了这首传世之作。
  5. 艺术特色:《初夏旅况》的艺术特色在于其语言的精炼与意境的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诗人成功地营造出了一种空灵而又幽美的艺术氛围。此外,这首诗还充分体现了宋代诗歌的豪放与婉约相结合的特点,既有宏大的气势又不失婉约的韵味。
  6. 文化价值:《初夏旅况》不仅是李自中个人才华的展现,更是中华文化瑰宝之一。它不仅反映了宋代诗歌的繁荣景象,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艺术财富。通过学习和研究这首诗,人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宋代的文化特点和社会风貌。

无论是从诗歌的形式、内容还是艺术特色来看,《初夏旅况》都是一部具有极高文学价值的宋诗杰作。它不仅展示了宋代诗歌的独特魅力,也体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感情。对于热爱中国古典文学的朋友来说,深入研究这首诗不仅可以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还能更深入地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传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