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四望亭观雪

瘴海三年雨不冰,喜看万木变琼英。
眼中何处分银界,脚底从兹上玉京。
岁序已于芒尾见,春风先向柳梢明。
饥馋病守存馀习,欲和田家击壤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鄱阳四望亭观雪》是宋朝诗人李弥逊的作品。李弥逊,号筠溪,是北宋时期的一位知名文人,以其直言敢谏的品格和深厚的文学造诣著称。他不仅在政坛上有所建树,更以诗作见长,其作品多表达了对时事的关注及个人情感的体验。

李弥逊的生活与仕途经历颇为传奇。他曾在政治风波中遭受贬谪,但始终不放弃自己的理想,积极为国家的发展出谋划策。他的这种态度和行为,在诗歌中亦有所体现。如这首诗中的“瘴海三年雨不冰,喜看万木变琼英。”便流露出他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以及身处困境却依然乐观向上的情感。

《鄱阳四望亭观雪》是一首充满哲思与美感的诗。诗中写道:“眼中何处分银界,脚底从兹上玉京。” 这句话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同时,“岁序已于芒尾见,春风先向柳梢明”也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景象,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慰藉。

《鄱阳四望亭观雪》不仅是李弥逊诗歌创作的代表之作,也是宋代文学宝库中的珍品。通过了解这首诗及其背后的历史故事,不仅能领略到李弥逊高超的文学技巧,更能深刻感受到宋代文人的精神风貌和时代特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