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陈和叔内翰

留滞周南事可嗟,东风三度见梅花。
岩廊未引经纶手,山国频听早晚衙。
酒为忧民倾日月,诗从思退写烟霞。
宾筹更有林中士,谁及船斋太守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陈和叔内翰》是宋代诗人刘攽的一首七言律诗,反映了他与友人之间深厚的友情和相互之间的鼓励。吕南公则创作了《献陈和叔内翰》,同样表达了他对朋友的支持和鼓励之情。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刘攽字贡父,号公非,是北宋时期的诗人、学者。他历任州县官二十年,入国子监为直讲,迁馆阁校勘。刘攽精于史学,曾参与修撰《资治通鉴》。此外,刘攽亦擅长文学创作,其诗作多表现出对时局的深切关注以及对朋友间的深厚情谊。

  2. 作品原文
    六十衰迟祇自宽,读书无味细书难。
    一麾已愧腰银印,百选何由及治官。
    潮过石城如雪白,山从钟岭似虬蟠。
    元龙豪气逾坚壮,投辖能同客醉欢。

  3. 主题思想:刘攽的这首《寄陈和叔内翰》主要通过描写作者面对衰老时的心境和生活状态来表现其人生哲学和处世态度。诗中表达了诗人在年华老去时的无奈与自宽,同时反映出他对知识的渴望以及在困境中寻求精神慰藉的决心。此外,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也体现了诗人内心的豪迈与不羁。

  4. 艺术手法:刘攽在这首诗中巧妙地运用了对比与拟人的手法,将自然界的景象与人的情感相结合,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例如,将“潮过石城”比作“雪白”,既形象又富有诗意,使得读者能够在视觉上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而“元龙豪气逾坚壮”则是借用三国时期名士刘备的形象,来比喻自己依然保持着旺盛的斗志和豪情。

  5. 情感表达:整首诗充满了对友情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感慨。刘攽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向友人传达了无论面临何种困难,都应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这种情感的表达不仅展现了诗人的个人魅力,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对于友谊和生命价值的高度重视。

无论是刘攽还是吕南公的作品,都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宋代文人的精神风貌和生活态度。他们的作品不仅是文学艺术的珍品,更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值得后人深入研究和传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