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叹

卑卑穷生无令图,偶开浊眼窥字书。村田子弟念笔札,邀请禀访同师儒。
远防斗讼习诡讦,近就财利评侵渔。行身便事世所幸,先王教道徒迂疏。
君不见官家设庠校,俊士罗冠裾。亦工细丽苟荣禄,谁复高远稽坟谟。
本期教学敦风俗,今如附子充饥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教学叹》是宋代诗人吕南公创作的一首诗歌,该诗通过对比乡村教育与官府教育的不同,表达了对当时教育现状的忧虑和反思。具体介绍如下:

  1. 作者介绍
  • 吕南公,字次儒,号灌园先生,宋建昌南城人。他神宗熙宁年间曾参加礼闱,但未果。后来退隐于家园,从事农耕与著述。
  • 在哲宗元祐初年,吕南公被推举为十科中的人才之一,但由于未能获得官职而未及任命便去世了。他的一生以著述为主,并借史笔以寓褒贬。
  1. 诗歌原文
    卑卑穷生无令图,偶开浊眼窥字书。
    村田子弟念笔札,邀请禀访同师儒。
    远防斗讼习诡讦,近就财利评侵渔。
    行身便事世所幸,先王教道徒迂疏。
    君不见官家设庠校,俊士罗冠裾。
    亦工细丽苟荣禄,谁复高远稽坟谟。
    本期教学敦风俗,今如附子充饥腹。

  2. 诗歌鉴赏

  • “卑卑穷生无令图”描绘的是乡村孩子的艰苦处境。他们生活在贫困之中,却依然努力学习,这反映了他们的坚韧不拔和对知识的渴望。
  • “村田子弟念笔札”表现了他们对文字的热爱。尽管生活艰难,他们仍坚持学习,希望通过读书改变命运。
  • “远防斗讼习诡讦”反映了官府教育的功利性。孩子们为了追求名利,不惜钻营取巧,这与古代教育的宗旨背道而驰。
  • “近就财利评侵渔”揭示了官场教育的腐败。官员们为了私利,互相攀比、争斗不休。
  • “期教学敦风俗”表达了诗人对传统教育的期望。他认为教育应该注重培养良好的道德风尚,而不仅仅是追求个人名利。
  • “今如附子充饥腹”则讽刺了现在的教育制度。教育成了一种手段,用来满足个人的贪欲,而非真正的人才培养。

《教学叹》不仅是一篇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性光辉的作品。通过对《教学叹》的学习,可以深刻体会到古人对于教育的思考,以及他们在面对困境时所展现出的精神风貌。同时,它也为我们提供了反思现代教育现状的重要契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