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卑穷生无令图,偶开浊眼窥字书。村田子弟念笔札,邀请禀访同师儒。
远防斗讼习诡讦,近就财利评侵渔。行身便事世所幸,先王教道徒迂疏。
君不见官家设庠校,俊士罗冠裾。亦工细丽苟荣禄,谁复高远稽坟谟。
本期教学敦风俗,今如附子充饥腹。
【译文】
卑贱贫苦的人没有好前途,偶尔打开眼睛看到文字书籍。村夫子弟想学习笔札,邀请我一起到学校学习。
远学斗讼习诡辩,近就财利评侵渔。行身便事世所喜,先王教道徒迂疏。
您不知道官家设学校,有才学的人穿戴着华丽的衣服。也善于细致华丽追求荣华富贵,又有谁去高远地考察祖先的教诲?
现在希望学校教学敦厚风俗,但如今像附子充饥腹。
【注释】
教学:指学校教育。 穷生无令图:没有好的前途。
开:指打开。浊眼:浑浊的眼睛,这里形容见识短浅。窥字书:看字书。
村田子弟:乡村里的孩子们。念笔札:学习书法和文章。笔札:书写工具和材料。
禀访:写信请教。禀,书信;访,请教。同师儒:跟老师一起读书。
远防:远离。斗讼:打官司、诉讼。习:学习。诡讦(jié):狡诈不实的议论。
近就:接近。财利:钱财和利益。评:评论。侵渔:侵占剥削。
行身:做人处世。便事:便利的事情。世所喜:世上人喜欢的事。高远:高尚远大。稽(qǐ)坟谟:考察古代典籍中的言论。稽,查考。坟,坟墓;谟,谋略。
君不见:古时尊称别人的话。官家:官府。设庠校:建立学校。庠,乡里学校。
俊士:才华横溢的人。罗冠裾:穿起华丽的服装。罗,缠绕;冠,帽子;裾,下摆。
工细丽:精细华丽。苟荣禄:只是追求荣华富贵。
谁复:还有谁能。稽坟谟:考察古代文献中的教诲。坟,坟墓;谟,谋略。
期:希望。敦风俗:敦厚风俗。今如:现在像……一样。附子:一种中药名,这里比喻没有用的东西。充饥腹:用来饱肚子。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讽刺诗,作者以尖锐辛辣的语言对当时社会上一些不良现象进行了无情揭露和抨击。
首联“卑卑穷生无令图,偶开浊眼窥字书。”说的是那些贫穷的老百姓没有好的前途,偶然打开了书本看看文字而已,他们的眼光是狭隘、短浅的。
颔联“村夫子弟念笔扎,邀请禀访同师儒。”写的是村夫的孩子想要学习书写文章和书法等知识,于是他们写信来请教老师和学者们,希望能够学到这些学问。
颈联“远学斗讼习诡辩,近就财利评侵渔。”说的是远离打官司的纠纷,而学习诡辩;接近财利的时候,又去评论和侵占别人的财物。这里的“斗讼”指的是打架斗殴的官司,也就是人们说的“打官司”。诡辩就是狡猾的辩论,不讲道理的说理,这在当时社会中十分常见。而“侵渔”则是指贪赃枉法、侵夺他人利益的行为。
尾联“行身便事世所喜,先王教道徒迂疏。”写的是人们做事情都喜好世俗之事,而那些先王的教诲却显得过于迂腐和不切实际了。这句话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与批评。
最后两句“君不见官家设庠校,俊士罗冠裾。亦工细丽苟荣禄,谁复高远稽坟谟?”则是作者的反讽之词,他批评那些官员们设立学校是为了炫耀自己的财富和地位,而不是为了培养人才。同时他也讽刺了一些文人墨客追求名利而忽略了真正的学问和道德修养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