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西怀古

淮南昔繁丽,富庶天下称。
管弦十万户,夜夜闻喧腾。
不徒竹西寺,歌吹相豪矜。
一朝烽火急,廛市为沟塍。
风月无欢场,睥睨皆射堋。
荒荒野月白,照地如寒冰。
自从画江守,岁岁输金缯。
萧条闾井间,水旱又频仍。
我来经故里,日暮此一登。
隋唐倏己往,遗迹几废兴。
江山极苍莽,望之涕沾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竹西怀古》是宋代的李易创作的文学作品。李易,字顺之,江都(今江苏扬州)人。他于高宗建炎二年(1128年)进士及第,随后在江阴军担任签判,并最终在绍兴元年(1131年)升任太常博士,后迁中书舍人,出知扬州。

《竹西怀古》以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竹枝词九首·其一》为蓝本,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变迁和现实沧桑的感慨。诗中“淮南昔繁丽,富庶天下称”反映了昔日扬州的繁荣景象;“管弦十万户,夜夜闻喧腾”则描绘了当时的繁华市井;然而,“一朝烽火急,廛市为沟塍”则揭示了战争给城市带来的破坏。

李易通过这首诗展现了一个曾经繁华昌盛的城市如何在战乱中沦为废墟,以及他对这种变迁所带来的哀愁。诗中的“荒荒野月白,照地如寒冰”等句子,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的无奈和对于现实的悲哀。

赵希迈的《八声甘州》同样是宋代著名的怀古诗作。此篇不仅继承了李易的写作风格,还通过更丰富的情感表达和更深入的历史思考,进一步丰富了怀古主题的内涵。赵希迈通过这首词,不仅回顾了隋唐盛世的辉煌,也对历史的无常和人事的变迁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竹西怀古》和《八声甘州》都是宋代文人对历史的深情回顾和对时代变迁的深刻反思。这两部作品不仅展示了宋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也反映了他们对于国家兴衰、人民生活和社会变迁的深切关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