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隐庵和赵孺韵

退之以文鸣,师友得侯喜。
声名力与俱,虽尊未勇耳。
黄池距青山,孰辨都与鄙。
庵成谁振之,句出闹如市。
千仞宁我高,充实信吾美。
坐令庵内人,前车云可轨。
礼乐有先后,后进则君子。
执方而昧圆,俱野那复史。
伐柯固执柯,畴克求诸迩。
蒸之既匪薪,采焉又非芑。
近交韩与侯,步骤亦常耻。
一医消息尽,布毛自何起。
要须六月息,不息不为已。
敢问二诗人,如何得意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中隐庵和赵孺韵》是宋代文学家李廌的作品。下面将深入探讨这首诗的各个方面:

  1. 作者介绍
  • 生平背景:据资料显示,李廌(1059-?),字方叔,号竹坡居士,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文人。他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词赋方面,尤以咏史抒怀见长。
  • 作品风格:李廌的文学作品以其深沉的历史感、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手法而著称。他的创作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问题,还深刻体现了个人的情感体验和哲学思考。
  1. 诗歌原文
  • 诗句内容:诗中的“退之以文鸣,师友得侯喜。声名力与俱,虽尊未勇耳”描述了李廌通过文章来彰显其才华,与朋友间的深厚友情和相互之间的文化交融。
  • 语言特色:从语言运用来看,这首诗采用了典型的宋词风格,简洁而富有韵味,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抒发,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1. 主题思想
  • 友情赠答:《中隐庵和赵孺韵》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作,更是一首友情赠答之作。它通过诗歌的形式,向友人传达了对其深厚友谊和文化理解的赞赏。
  • 文化交流:此诗还是一次文化上的交流,通过诗歌这一艺术形式,李廌展示了他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于文学创作的追求和热爱。
  1. 艺术鉴赏
  • 意境营造:李廌在这首诗中巧妙地运用了自然景物来营造意境,通过对比青山与黄池的距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敏锐观察和深刻的感悟。
  • 修辞技巧:诗中使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退之以文鸣”,既指文人用文字来表达自己的志趣,又隐喻了通过诗歌来展现个人的文化修养和思想深度。

《中隐庵和赵孺韵》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哲理的宋词,它不仅记录了作者与友人的友情故事,还体现了宋代文化的特色和诗人的个人修养。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人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宋代文学的魅力和文化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