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心岭

万仞嵩峰接天远,妖武登封艰步辇。
初登峻岭已回心,何事艰难能黾勉。
亦似徽之泛剡溪,想见王阳临蜀坂。
老子山林兴不浅,兴尽中涂犹欲返。
古人戒在末路难,九十常为百里半。
世上风波更可憎,心不可回聊自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回心岭》是宋代的李廌创作的一首诗

李廌(约987年—1059年),字天锡,号渔隐,北宋文学家、书法家,他的作品以诗词为主,尤以五言诗见长,对后世影响深远。李廌擅长用简练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情感和思考,其作品多反映现实生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回心岭》便是他众多作品中较为著名的一首。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风格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1. 创作背景:李廌生活在宋代,这是一个政治动荡、社会变革的时代。他通过诗歌表达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个人命运的思考。据记载,李廌曾因直言进谏而多次受到贬谪,他的许多作品都反映了这一历史背景下的个人感慨。
  2. 作品原文:《回心岭》全文如下:“万仞嵩峰接天远,妖武登封艰步辇。初登峻岭已回心,何事艰难能黾勉。亦似徽之泛剡溪,想见王阳临蜀坂。老子山林兴不浅,兴尽中涂犹欲返。古人戒在末路难,九十常为百里半。世上风波更可憎,心不可回聊自劝。”
  3. 诗句赏析:从诗句“初登峻岭已回心”可以看出,诗人面对高山峻岭时内心的挣扎与转变。他感叹于攀登的艰难,但最终能够坚持下来并有所收获。“何事艰难能黾勉”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旅途中种种困难的深刻认识。他比喻自己像陶渊明一样隐居山林,又如王阳临蜀坂,展现出一种超越困境的决心与勇气。
  4. 作品影响:李廌的这首《回心岭》不仅在文学上有其独特价值,而且在当时也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它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以及个人的抗争精神,这种勇于直面困难的态度激励了无数后世文人。李廌的作品在宋代乃至整个中国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成为后人学习和研究的对象。

李廌的《回心岭》不仅是一篇文学作品,也是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深刻理解到宋代文人面对困境时的坚韧与智慧,感受到他们在动荡时代中保持独立的精神力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