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信伯郎中挽章二首

象魏三千法,瀛洲十八人。
南宫占列宿,少海近重轮。
闻道清羸极,犹有职业亲。
榴皮馀屋壁,零落独无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杨信伯郎中挽章二首》是宋代诗人吕祖谦的作品。在这首诗中,吕祖谦通过深情的笔触表达了对友人杨信伯的哀悼和思念之情。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
  • 吕祖谦:字仲躬,号东莱,南宋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和教育家。他的文学作品多涉及政治、哲学和道德观念,尤以诗歌见长,其作品具有深厚的哲理性和情感内涵。
  1. 诗作原文
  • 并舍游从旧:描述了与朋友共同的过去经历和友谊,体现了彼此间的深厚情谊。
  • 同朝分义深:反映了两人虽身处朝廷不同位置,但仍然秉持相同的原则和理念。
  • 时时坠书札,得得到山林:表达了与杨信伯书信往来频繁,而自己则常常退隐山林的心境。
  • 北去先移棹,南来后盍簪:描绘了分别时的情景,北方的朋友先行离去,南方的自己紧随其后。
  • 死生离合地,搔首一悲吟:最后表达了面对生死离别的无奈,以及内心的悲伤和感慨。
  1. 诗意解析
  • 友情的深厚:诗中的“并舍游从旧”和“同朝分义深”两句,展现了诗人与杨信伯之间长期共处和相互扶持的深厚友情。即使在朝廷的不同职位上,他们依然坚守原则,互相支持和理解。
  • 书信往来的频繁:通过“时时坠书札,得得到山林”可以看出,两人之间的通信非常频繁,这种频繁的交流不仅仅是日常问候,更包含了深刻的思想交流和人生感悟。
  • 离别的情感:诗中的“北去先移棹,南来后盍簪”传达了诗人对于离别的无奈和伤感。北方的朋友先行离去,而自己随后也要离开,这种离别充满了感伤和不舍。

《杨信伯郎中挽章二首》不仅是一首悼念亡友的诗歌,更是一首蕴含深厚情感和哲理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能了解到宋代文学的风格和特点,还能深刻体会到诗人对于友情、离别和人生的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