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过银山

荒溪屈曲中郎篆,白鹭参差玉笋班。
竿日已移三丈外,水云犹垛两山间。
石桥梅萼馀香冷,茅店人家晚梦闲。
幸自归心过飞鸟,不须循指示刀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晚过银山》是宋朝诗人李新的作品,诗中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幽美的自然风景画,通过细腻的笔触和富有意境的描写,传达出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与向往。以下将对这首诗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李新:宋朝时期的著名诗人,他的诗词作品多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自然之美的意境,其作品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 文学成就:李新的诗歌创作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深刻的思想内涵以及对自然美的独到感悟受到广泛赞誉。他的作品往往能够引发读者对于人生、自然和宇宙的思考。
  1. 诗句原文
  • 荒溪屈曲中郎篆,白鹭参差玉笋斑。
  • 竿日已移三丈外,水云犹垛两山间。
  • 石桥梅萼余香冷,茅店人家晚梦闲。
  • 幸自归心过飞鸟,不须循指示刀环。
  1. 作品鉴赏
  • 《晚过银山》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自然景观图。诗中的“荒溪”、“白鹭”等意象,不仅生动展现了银山的自然风貌,还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平和与超然。
  • 整首诗通过对银山景色的细致观察和内心情感的表达,构建了一种超脱尘世纷扰的境界,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所要传达的一种宁静致远的生活态度。
  1. 写作背景
  • 诗作创作于宋朝时期,当时社会相对稳定,文人墨客有机会深入山水之间,寻找心灵的慰藉。李新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晚过银山》,既反映了个人的情感世界,也体现了当时的文人雅士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向往。

《晚过银山》不仅是一首表达诗人对自然界深刻感悟的诗歌,更是一种文化和审美的传承。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领会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自然美的独特诠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