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宁寺晚归

远意难随燕燕归,故园春冷杏花稀。
虚名自古双蜗角,别业从来一钓矶。
已后无人能立雪,他年知子可传衣。
结庐薄有西山地,更遣何人赋式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崇宁寺晚归》是李新的著名诗作,体现了作者对故乡、名利和自然风光的深刻感慨。以下将详细分析这首诗:

  1. 作者简介与创作背景
  • 作者简介:李新,北宋时期的一位诗人,其生平事迹不详,但据记载曾参与过政治活动。
  • 创作背景:《崇宁寺晚归》的创作时间未详,但从诗中透露出的意境来看,应当是在李新晚年或退隐期间所作。此时他或许已远离了官场的喧嚣,转而投身于自然与文学之中。这种转变可能也影响了他对诗歌创作的主题和风格。
  1. 作品原文
    远意难随燕燕归,故园春冷杏花稀。虚名自古双蜗角,别业从来一钓矶。

  2. 作品赏析

  • 主题思想:李新通过对燕燕的归途、春日的寒冷以及杏花的凋零等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乡深深的思念之情。同时,他也将个人的命运与自然界的变化相联系,抒发了对名利得失的淡然态度。
  • 艺术特色:在艺术表现上,李新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燕燕归”暗示着人生的无常,“春冷杏花稀”则反映了时光流逝带来的变迁。这些意象的运用增强了诗的意境,使得读者能够在欣赏诗句的同时体会到作者的情感和思考。
  1. 诗词注释
  • 原诗翻译:《崇宁寺晚归》的原诗为:“远意难随燕燕归,故园春冷杏花稀。虚名自古双蜗角,别业从来一钓矶。”其中,“远意难随燕燕归”指的是无法追随燕子回到故乡;“故园春冷杏花稀”则描绘了故乡春天的寒冷和杏花的稀少景象;“虚名自古双蜗角”意味着自古以来,名声和地位如同蜗角一样微小;“别业从来一钓矶”则表达了自己隐居生活的状态,像钓鱼一样简单而宁静。
  • 词义解析:通过注释,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每一句诗的含义,同时也能够感受到李新对人生、名利和自然的深刻感悟。
  1. 文化意义
  • 历史价值:《崇宁寺晚归》不仅是李新个人情感的体现,也是宋代文人对自然和生活态度的一种反映。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文化氛围,对研究宋代文学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 教育意义: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可以了解到宋代文人的精神面貌和审美追求,同时也能从中汲取到生活的启示和智慧。

《崇宁寺晚归》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和哲学思考的作品,也是宋代文化和社会生活的一个缩影。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赏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