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寂照院

万个当时几席深,想摇寒碧邃阴阴。
青山甚富犹藏石,焦尾曾收更爱琴。
篱脚稻花香绕梦,云梢桂树色分金。
他年寂子如更变,佛法从来不离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游寂照院》是宋代李新所作的一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感悟和对佛法的理解。这首诗通过描绘山水、植物等自然景象,展现了诗人的审美情趣和对生活哲理的思考,体现了宋代文学中注重意境与情感表达的特点。

诗中的“万个当时几席深,想摇寒碧邃阴阴”两句,运用了夸张和想象,将自然景观与诗人的内心世界联系起来,形成了一种超脱现实的艺术效果。这种手法使得读者不仅能够感受到景色的美,还能够体会到诗人的情感波动和精神追求。

诗中还提到了“青山甚富犹藏石,焦尾曾收更爱琴。”这句,通过对青山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的敬畏以及对音乐的喜爱,反映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深刻理解,即外在的景物可以成为心灵的寄托和慰藉。

诗的最后一句“他年寂子如更变,佛法从来不离心”,则进一步强调了诗歌的主题和寓意。这里,“寂子”可能是指某种修行者或寻求心灵平静的人。诗句表明,无论世事如何变迁,佛法始终是诗人心灵的依靠和归宿,表达了对超脱世俗烦恼,达到心灵自由境界的追求。

《游寂照院》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美景的诗歌,更是一首蕴含着深刻哲理和人文关怀的作品。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佛教思想的双重描绘,李新成功地传达了他对人生、自然和佛法的独特见解和深刻感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