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寄治之少卿

荣路层层满眼开,家山在望懒徘徊。
霜侵客鬓须归去,尘拂朝冠是傥来。
一棹绿波游不厌,三竿红日梦初回。
更闻觞咏同幽趣,应少闲人可预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寄治之少卿》是宋代诗人吕陶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作者面对荣景与故乡之间的复杂情感。下面将简要介绍这首诗:

  1. 诗人简介
  • 吕陶,字元钧,号净德,是宋代成都人。他是仁宗皇祐间的进士,神宗熙宁三年举制科,对策枚数王安石新法之过,出通判蜀州。吕陶在哲宗元祐初被擢升为殿中侍御史,首上邪正之辨。他的职业生涯包括担任中书舍人、给事中等重要职务。尽管他在政治生涯中有所作为,但在徽宗即位后,他被重新启用为集贤殿修撰和知梓州,最终因政敌而失势,被贬至衡州居住并最终退休。
  1. 诗歌原文及其赏析
  • 诗句“荣路层层满眼开,家山在望懒徘徊”描绘了诗人站在高处远望的景象,展现了一种对远方家乡的渴望和对当前荣耀生活的反思。
  • “霜侵客鬓须归去,尘拂朝冠是傥来”则反映了诗人面对岁月流逝和身份转变的无奈感,表达了即使身处高位,心中仍怀念故土的情感。
  • 整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在人生不同阶段所经历的情感波动和内心挣扎。
  1. 作品背景
  • 吕陶的作品《和寄治之少卿》创作于其政治生涯的关键时期,反映了当时他的内心世界和思想情感,具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 吕陶的政治观点和生活经历为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使得这首诗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一面镜子,映射出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政治现实。
  1. 艺术特色
  • 诗歌采用了七言律诗的形式,这种形式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占据重要地位。它要求严格的韵律和对仗,体现了中国古代诗歌的严谨美学。
  • 吕陶在这首诗中巧妙地运用了象征和隐喻的手法,如荣路层层开和家山在望,这些元素不仅丰富了诗歌的意境,也加深了读者对诗人心理状态的理解。

吕陶的《和寄治之少卿》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种情感和历史的传递。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宋代文学的魅力以及诗人的生活和思想状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