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吴令君

吾欲赠君以彭泽江边之柳,不如赠君以傅岩野外之梅。
柳色但知管离别,梅花独首百花开。花开虽托桃李径,成实终为廊庙材。
冰霜清冷溪桥侧,聊与人间作春色。日边调鼎待君来,已闻驿使传消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吴令君》是宋代诗人吴儆(字益恭)的作品。以下是对这首文学作品的介绍:

  1. 作者简介:《送吴令君》的作者吴儆,字益恭,原名备,号恭父,是休宁(今属安徽)人。他的哥哥吴俯也讲学授徒,两人合称为“江东二吴”。吴儆在文学上有很高的成就,他与兄长的学问和才艺在当时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赏。

  2. 作品主题:在这首诗中,吴儆用简洁而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友人离开后的美好祝愿和不舍之情。诗中“吾欲赠君以彭泽江边之柳,不如赠君以傅岩野外之梅”表达了诗人希望以自然之美来表达对朋友离别的深深怀念。同时,“花开虽托桃李径,成实终为廊庙材”则寓意着无论环境如何变化,都能保持其本色与价值。

  3. 艺术特色:吴儆的诗歌语言精炼,意象丰富,情感真挚,能够很好地传达出诗人的内心世界和思想情感。他的诗歌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体现了宋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态度。

《送吴令君》不仅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段历史和文化的见证。它不仅展示了吴儆个人的文学才华,还反映了宋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文化追求。通过学习和欣赏这首诗,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的文化背景,还能够体会到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和审美情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