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张巨山谒清献公祠

惟昔清献公,二年蜀中归。
归载无长物,一琴而一龟。
龟属烟霞想,琴寓山水思。
婆娑二物间,德容俨怡怡。
元龙岂时辈,康乐匪俗期。
书斋质不陋,覆之以茅茨。
手植参天松,亭亭岁寒姿。
公去几霜露,高风犹在兹。
可使贪夫廉,至今仰伯夷。
使君挺孤洁,后身盖亡疑。
治体简而肃,民俗醇不疵。
竭虔拜公像,雅有宾僚随。
置酒延公孙,诚意公所知。
表表孝弟里,人物固未衰。
德厚者流光,此言良不欺。
春阴澹物华,蔼蔼原隰滋。
远山出云气,近水馀风漪。
时禽屋上语,野蝶筵中飞。
此堂历千载,盛事传一时。
凛如公在傍,冠弁不敢攲。
庶几饱公德,满酌其可辞。
聊以永今朝,画景方舒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陪张巨山谒清献公祠》是清代诗人郑燮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如下:

清献公祠在碧峰前,登高独步晚风寒。

青松古木苍茫外,白石荒榛寂寞间。

客子心期空过眼,老夫名姓只知山。

何时重到白云里,共话清欢一醉还。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陪同张巨山游览清献公祠的场景和感受。清献公是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的父亲,他的祠堂位于碧峰前,环境幽静、苍茫。登高远眺,只见青松古木在远方延伸,白石荒榛则显得寂寞而荒凉。

诗中提到,“客子心期空过眼”,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向往远离尘嚣的心境。“老夫名姓只知山”则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