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中赴德孺燕集

北风夜号呼,逗晓云已罩。
腊雪及春来,佳瑞故难料。
舞空复低徊,投隙乍颠倒。
山川若为容,松竹不改操。
断陇失坡陀,连峰增峻峭。
琼堆与玉立,南北净相照。
独鹤无处寻,田中发清叫。
疏梅有时见,水际含微笑。
晏裘昔所慕,王氅可同调。
江练好催诗,公乎今谢朓。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雪中赴德孺燕集》是宋朝著名文学家李处权的代表作品之一。这首诗描绘了寒冷的冬天,以及雪后春天的景象和变化,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以及对友人相聚之乐的向往。下面是对《雪中赴德孺燕集》的详细介绍:

  1. 诗词原文:北风夜号呼,逗晓云已罩。腊雪及春来,佳瑞故难料。舞空只低徊,投隙乍颠倒。山川若为容,松竹不改操。断陇失坡陀,连峰增峻峭。琼堆与玉立,南北净相照。独鹤无处寻,田中发清叫。疏梅有时见,水际含微笑。晏裘昔所慕,王氅可同调。江练好催诗,公乎今谢朓。

  2. 诗词赏析:李处权的《雪中赴德孺燕集》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观的诗歌,也是一首表达友情和人生哲理的作品。诗中的“松竹不改操”寓意坚持原则,“独鹤无处寻”反映了孤独与自由,而“江练好催诗”则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赞美。

  3. 创作背景: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宋朝时期,李处权作为一位文学家,他的作品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情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也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4. 艺术特色:李处权在《雪中赴德孺燕集》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画面感。同时,他的用词精炼,意境深远,使读者能够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体会到作者的深层情感和哲理思考。

  5. 文化传承:李处权的《雪中赴德孺燕集》不仅是文学作品,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了解这首诗,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的文化风情和人文精神。

《雪中赴德孺燕集》不仅是一首美丽的诗篇,也是李处权对生活、自然和友情的深刻感悟。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可以感受到作者的艺术才华,还可以进一步理解和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