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风夜号呼,逗晓云已罩。
腊雪及春来,佳瑞故难料。
舞空复低徊,投隙乍颠倒。
山川若为容,松竹不改操。
断陇失坡陀,连峰增峻峭。
琼堆与玉立,南北净相照。
独鹤无处寻,田中发清叫。
疏梅有时见,水际含微笑。
晏裘昔所慕,王氅可同调。
江练好催诗,公乎今谢朓。

【注释】

1.德孺:苏轼之弟苏辙字子瞻。

2.北风夜号呼:北风呼啸之声,如人号哭。

3.腊雪及春来:冬去春来,腊月的雪花也飘然而下。

4.佳瑞故难料:美好的事物往往难以预料。

5.舞空复低徊:飞旋在空中,又低回盘旋。

6.山川若为容:山与川能容忍这样的美吗?

7.松竹不改操:松、竹依然保持自己的操守。

8.断陇失坡陀:断壁残垣失去了往日的风采。

9.连峰增峻峭:连绵起伏的山峰更显峻峭。

10.琼堆与玉立:像琼玉堆叠般美丽,像玉石矗立般挺拔。

11.南北净相照:东西南北都明亮洁净地映衬着它们。

12.独鹤无处寻:孤零零的鹤没有地方可藏身。

13.田中发清叫:田中的稻苗发出清脆的鸣叫。

14.疏梅有时见:偶尔还能看到疏落的梅花。

15.水际含微笑:水面上似乎带着一丝笑意。

16.晏裘昔所慕:曾经羡慕过晏裘的风度。

17.王氅可同调:可以和王氅一样风度翩翩。

18.江练好催诗:江边的练衣好让人提笔作诗。

19.公乎今谢朓:如今你就像谢朓一般才华横溢。

【赏析】

此词是苏轼在宋神宗熙宁八年(公元一〇七五年)所作赴京任制置发运副使时所作的一首咏物词。

词一开始便写北风呼啸,云层密布,天寒地冻,大雪纷飞。这两句以“北风”二字领起,既点出时间,又渲染气氛,为全篇定下了苍凉肃杀的基调。接着,词人用“逗晓”二字,说明这场暴风雪已持续到黎明时分,其威力之大令人惊愕不已。

“腊雪及春来,佳瑞故难料。”腊雪即冬尽春来时所降之雪。这里说,冬尽春来之时,那洁白晶莹的雪花仍然纷纷扬扬地下。词人用“佳瑞”二字来形容这难得的美好景象,但同时也暗示了这美景难以预料,令人感到惊喜之余又增添了几分忧虑。

“舞空复低徊,投隙乍颠倒。”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风雪肆虐的情景。狂风呼啸,大雪飞舞,仿佛要把天地万物都吞噬殆尽;而那些弱小的生命们,更是在这风雪交加的困境之中挣扎求生。它们时而高高跃起,犹如在天空中翩翩起舞;时而低低旋转,如同陷入了迷茫之中不知所措。这种生动形象的描写,不仅烘托了风雪的凶猛,也表达了词人的忧国忧民之情。

“山川若为容,松竹不改操。”接下来,词人转向自然景观,用“若为容”三字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他深知,大自然的力量是何等强大,它能够容纳一切,包括这肆虐的风雪。而那些坚韧不屈的松树和竹子,却始终保持着自己的节操不移,这又是多么令人敬佩啊!这两句既是对风雪的赞美,也是对那些不畏艰险、坚守节操的人们的高度颂扬。

“断陇失坡陀,连峰增峻峭。”这两句则通过对比的方式,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画卷。原本平整的田野被积雪覆盖,变得支离破碎不堪入目;而那些连绵起伏的山峰,则因雪势更加峻峭而显得更加雄伟壮观。这种对比手法不仅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也让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

“琼堆与玉立,南北净相照。”最后,词人将目光投向了远方的景物。只见那琼玉般的积雪堆叠在一起,宛如一座座白玉塔楼耸立在天地之间;而南北两方的阳光则相互辉映,把一切都照得晶莹剔透。这两句既展现了自然之美,也表达了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整首词通过咏物抒发情感,既有对风雪的描绘,也有对自然景观的赞美;既有对人们坚守节操的歌颂,也有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向往。这些内容共同构成了这首咏物词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思想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