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来雨鸣屋,夜静雷破山。
客子叹身世,曷以舒心颜。
高人不事事,结屋苍翠间。
松竹不改操,鸿鹄何由攀。
想知于此时,斋扉犹未关。
短檠书史倦,危坐听潺潺。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首先应通读全诗,然后逐联分析诗句的含义,从遣词造句和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赏析。此题中,“简士特”是作者自号,所以可据此确定这是一首咏物诗。

第一联:春来雨鸣屋,夜静雷破山。诗人在春日里听到屋外的雨声,又看到山间电闪雷鸣。这一联写诗人在春日里听到屋外的雨声,又看到山间电闪雷鸣。这一句既点明了时间,又写出了环境的恶劣。

第二联:客子叹身世,曷以舒心颜。诗人感叹自己的身世凄凉,怎样才能让自己的心情舒畅呢?这句诗写出了诗人的苦闷与无奈。

第三联:高人不事事,结屋苍翠间。高人所做之事并不多,却喜欢建屋于苍翠之间。这句诗写出了高人的高洁。

第四联:松竹不改操,鸿鹄何由攀。松竹依然保持着它们的气节,而那些像鸿鹄一样的人又怎么能达到他们所追求的目标呢?这句诗写出了松竹的高洁和鸿鹄的远大志向。

第五联:想知于此时,斋扉犹未关。想在这个时刻,书房的门还没有关上。这句诗写出了诗人的勤学。

第六联:短檠书史倦,危坐听潺潺。短小的灯下读书,感到疲倦,于是端坐在床边,听着潺潺的水声。这句诗写出了诗人的勤奋。

【答案】

示例:

(1)“雨”与“雷”是自然界的两种现象,但诗人用“屋”与“山”作比喻,将二者联系到了一起。“雨”与“雷”本是无情之物,然而它们却被赋予了人的情态,“春来雨鸣屋”,“夜静雷破山”,诗人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2)“客子”一词,既指诗人本人(诗人自称),也代指飘泊在外的游子。“客子叹身世”,表明诗人漂泊在外,感慨自己的身世之苦。

(3)“曷以舒心颜”,意思是“怎样才能使自己心情舒畅呢?”这里,诗人借“曷以舒心颜”表达了自己内心的矛盾和苦闷。

(4)“高人不事事”,这里的“事”字是指世俗的事务、世事、人事。“高人不事事”,表明诗人并不沉湎于世俗的生活之中,而是远离世俗生活,独善其身,保持高洁的品格。

(5)“结屋苍翠间”,表明诗人喜欢独自隐居山林,喜爱清幽的环境。“结屋苍翠间”与“高人不事事”相照应,进一步突出了诗人的超然世外。

(6)“松竹不改操”,意思是松树竹子依然保持着它们的高尚情操,不因世俗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操守。“松竹不改操”,表达了诗人对高洁人格的赞美。

(7)“鸿鹄何由攀”,意即“鸿鹄如何能到达高处”。这里的“攀”字,既指鸟飞翔,也指人向上爬;既指鸿鹄的飞翔,也指人的进取。“鸿鹄何由攀”,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憧憬。

(8)“斋扉犹未关”,说明作者还在专心致志地读书学习,没有忘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斋扉犹未关”,与前面的“危坐听潺潺”相照应,表现出诗人勤学苦读的精神风貌。

(9)尾联:“短檠书史倦,危坐听潺潺。”意思是短小的灯下读书,感到疲倦,于是端坐在床边,听着潺潺的水声。这里,诗人通过描写自己在夜晚读书的情景以及听水声的场景,表达了自己对知识的渴望以及对美好理想的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