莘野隐于耕,傅岩隐于筑。
叔夜隐于锻,君平隐于卜。
四子隐不同,抗志俱超俗。
夫君无所事,扫迹隐于谷。
优游以卒岁,燕居常慎独。
方寸湛若水,颜状温比玉。
白璧无瑕玷,幽兰自芬馥。
插架万签书,拥檐千挺竹。
时乘昃月过,自伴微云宿。
萧然伏腊馀,尚不愧此屋。
岂曰不愿仕,可以速则速。
富贵草头露,荣华风中烛。
止止理固明,知止乃不辱。
小人无藉在,放浪谢羁束。
衰年迫饥冻,强颜隐于禄。
晚食且徐行,分量初易足。
婆娑一丘壑,雅趣在松菊。
平生喜文字,终恨窘边幅。
顾闻多种秫,迎寒酿已熟。
更约阮仲容,清谈夜更仆。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名为《题吕季升谷隐堂兼寄居仁》。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和赏析:
第一部分(第1-4行)
- 诗句:莘野隐于耕,傅岩隐于筑。
- 译文:在农耕之地隐居,在筑墙之处隐居。
- 注释:这里指的是隐居生活选择与环境相契合的地方。
- 赏析:通过“耕”和“筑”这两个动作,诗人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描绘了隐居地的自然风光。
第二部分(第5-8行)
- 诗句:叔夜隐于锻,君平隐于卜。
- 译文:嵇康隐居炼铁,严光隐居占卜。
- 注释:嵇康和严光都是东汉时期的著名隐士。
- 赏析:这两句诗以两位历史人物为例,说明隐士们隐居的方式多种多样,不拘一格。
第三部分(第9-12行)
- 诗句:四子隐不同,抗志俱超俗。
- 译文:四位贤人隐居的方式各不相同,但都达到了超凡脱俗的境界。
- 注释:这里的“四子”可能指的是历史上的不同人物。
- 赏析:这一部分强调了隐居生活虽然形式各异,但都能达到精神自由、超越世俗的境界。
第四部分(第13-16行)
- 诗句:夫君无所事,扫迹隐于谷。
- 译文:君子无所事事,就隐居在山谷之中吧。
- 注释:这是说隐居生活简单而又充实。
- 赏析:通过对比“无所事”的生活态度,诗人赞美了隐居生活的清静和满足。
第五部分(第17-20行)
- 诗句:优游以卒岁,燕居常慎独。
- 译文:悠闲地度过一生,独自居住的时候总是谨慎行事。
- 注释:在这里,“慎独”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态度,指的是一个人在独处时也要保持警惕和自律。
- 赏析:这一部分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慎独”理念,即即使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也要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
第六部分(第21-24行)
- 诗句:方寸湛若水,颜状温比玉。
- 译文:内心清澈如水,容颜温润如同美玉。
- 注释:形容心境平和、外表美好。
- 赏析:通过比喻,诗人赞美了隐者的高尚品德和美丽外貌。
第七部分(第25-30行)
- 诗句:白璧无瑕玷,幽兰自芬馥。
- 译文:洁白的玉没有瑕疵,幽兰花自然散发香气。
- 注释:比喻人的品德纯洁无暇,自然有吸引人的魅力。
- 赏析:这句诗用玉和兰来比喻人的美德,表达了对隐者高尚品德的赞美。
第八部分(第31-34行)
- 诗句:插架万签书,拥檐千挺竹。
- 译文:书架上插满了各种书籍,屋檐下长着成排的竹子。
- 注释:描述了藏书和修竹的场景,象征着学识丰富和高洁的生活。
- 赏析:通过这些场景,诗人展现了隐者丰富的知识和高雅的生活环境。
第九部分(第35-44行)
- 诗句:时乘昃月过,自伴微云宿。
- 译文:有时候趁着黄昏时分走过,独自一人伴着微云过夜。
- 注释:描写了隐居生活的一种悠然自得的状态。
- 赏析:这部分反映了隐者的生活节奏和心态,展现了他们超脱尘世的生活态度。
第十部分(第45-50行)
- 诗句:萧然伏腊馀,尚不愧此屋。
- 译文:虽然已到了伏天和冬季,我仍然不惭愧于拥有这样的屋子。
- 注释:这里的“伏腊”是指夏季的三伏天和冬季的腊月。
- 赏析:诗人用“伏腊”来指代时间的流逝,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喜爱和对自己所居之屋的自豪。
第十一部分(第51-54行)
- 诗句:岂曰不愿仕,可以速则速。
- 译文:谁说我不想做官?如果可以迅速做到官位,那就尽快去做吧。
- 注释:表达了诗人并不急于追求功名利禄,而是看时机是否成熟。
- 赏析: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对名利的看法,体现了他内心的淡泊和从容。
第十二部分(第55-60行)
- 诗句:富贵草头露,荣华风中烛。
- 译文:财富如同草上的露水,荣耀如同风中的蜡烛。
- 注释:比喻财富和荣华都是短暂且易逝的。
- 赏析:通过对比,诗人表达了对物质财富和社会地位的淡泊态度,强调了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第十三部分(第61-64行)
- 诗句:止止理固明,知止乃不辱。
- 译文:停止的道理本来就是明白的,知道什么时候该停止就不会受辱。
- 注释:这里的“理”可能指的是道理或规律。
- 赏析:这句诗强调了遵循规律、适可而止的重要性,以及这种态度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羞辱。
第十四部分(第65-68行)
- 诗句:小人无藉在,放浪谢羁束。
- 译文:那些没有依靠的人,可以放浪不羁地生活。
- 注释:这里的“无藉”可能指的是没有依靠或依托。
- 赏析:反映了诗人对独立自主、不受束缚的生活态度的向往。
第十五部分(第69-74行)
- 诗句:衰年迫饥冻,强颜隐于禄。
- 译文:晚年生活窘迫,只能勉强隐藏在俸禄之中。
- 注释:这里的“衰年”可能指的是年老体弱。
-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晚年生活艰难、不得已而为之的无奈之情。
第十六部分(第75-79行)
- 诗句:晚食且徐行,分量初易足。
- 译文:晚饭吃得慢一些,食物分量刚刚够用。
- 注释:这里的“且”表示缓慢、从容的意思。
- 赏析:诗人用这种方式来表达知足常乐的人生态度,强调了适度和满足的重要性。
第十七部分(第80-83行)
- 诗句:婆娑一丘壑,雅趣在松菊。
- 译文:漫步在山丘之间,雅致的乐趣在于松树和菊花。
- 注释:这里的“婆娑”形容行走时的轻盈姿态。
- 赏析:诗人通过描绘山林间的生活画面,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第十八部分(第84-87行)
- 诗句:平生喜文字,终恨窘边幅。
- 译文:平生喜欢文字,却始终遗憾自己没有好的衣襟边幅。
- 注释:这里的“边幅”可能指的是衣着的整齐与否。
- 赏析:表达了诗人对文化修养的重视以及对个人形象的关注。
第十九部分(第88-92行)
- 诗句:顾闻多种秫,迎寒酿已熟。
- 译文:听说你种植了很多黍米,迎着寒冬酿造已经熟透。
- 注释:这里的“多种秫”可能指的是种植高粱等谷物。
- 赏析:反映了诗人对农业生产的关心以及与友人之间的互动。
第二十部分(第93-97行)
- 诗句:更约阮仲容,清谈夜更仆。
- 译文:还约定阮仲容,夜深时分我们继续谈论清谈。
- 注释:这里的“更约”意味着再次约定。
- 赏析:这句诗展示了朋友间的深厚情谊和相互交流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