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周益公

天佑熙朝世产贤,承平旧业至今传。
莱公少避中元日,潞国同生丙午年。
翰墨独传千古秘,声名崛在二公先。
功成野服平园去,要伴灵龟巢碧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寿周益公》是宋代李商叟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对周益公的敬仰和对其成就的赞扬。这首诗不仅体现了李商叟深厚的文学功底,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风尚和价值观念。

《寿周益公》的创作背景与李商叟的生平息息相关。李商叟作为一位诗人兼官员,其生平和诗歌创作均受到当时社会文化的深刻影响。据记载,李商叟在官至知州后,依然关注民生,致力于文学艺术的发展。他的诗歌多以描写自然景观、抒发个人情感为主,但《寿周益公》则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内涵脱颖而出。通过对周益公的赞颂,李商叟不仅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敬佩之情,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对于国家兴衰、民族大义的深切关怀。

从作品本身来看,《寿周益公》的语言精炼而富有力度,通过对周益公一生成就的赞美,展现了作者对于周益公非凡才华的认可和崇高的敬意。特别是诗中的“新制度,宗臣当国大勋劳”一句,既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变革与发展,也突出了周益公在其中的重要角色和贡献。此外,诗歌中还融入了丰富的历史典故和文化元素,如“莱公少避中元日”,不仅指代了历史上的著名人物,也隐含了对周益公才能的高度评价。

《寿周益公》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一幅反映宋代社会风貌的文化画卷。它不仅展示了李商叟卓越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对于社会责任和个人理想的追求。通过这首诗,可以窥见宋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文化追求,以及他们对于国家和社会的深厚情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