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隐堂中岸角巾,尚叨微禄不忧贫。
未论方朔一囊粟,正乏支离十束薪。
泽国烟波偏苦雨,梅天蒸润更兼旬。
扁舟会泛江湖去,鸥鸟相随作散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大隐堂中岸角巾,尚叨微禄不忧贫。
未论方朔一囊粟,正乏支离十束薪。
泽国烟波偏苦雨,梅天蒸润更兼旬。
扁舟会泛江湖去,鸥鸟相随作散人。
《连雨薪舫不至》是宋代李正民的一首作品,通过描述作者在连绵细雨中无法出行的情景,反映了当时文人的无奈与辛酸。下面将介绍文学作品:’连雨薪舫不至’:
作者简介:李正民,宋朝扬州人,字方叔,李定孙。徽宗政和二年进士。历官中书舍人、两浙、江西抚谕使等职。后因具奏官吏能否,民事冤抑,为申理而受赏识。以奉使称职除给事中、吏部侍郎,历任江西路提刑等职,最终奉祠归乡。
原文节选:
大隐堂中岸角巾,尚叨微禄不忧贫。未论方朔一囊粟,正乏支离十束薪。
泽国烟波偏苦雨,梅天蒸润更兼旬。扁舟会泛江湖去,鸥鸟相随作散人。
作品赏析:此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在大隐堂中的孤独与无奈。诗中“尚叨微禄不忧贫”表达了作者虽然有微薄的俸禄,但并不因此感到贫困。而“未论方朔一囊粟,正乏支离十束薪”则是对自身境遇的进一步阐述,暗示了自己虽无多余财物,但生活所需尚可满足。
《连雨薪舫不至》不仅是一篇充满文学韵味的诗歌,也是一幅反映宋代社会风貌和文化氛围的画卷。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