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张鬷嘏

人意皆怀土,嗟君无故园。
欲行须尽室,此去又他门。
静里文章好,贫来节行存。
振淹知有日,倚伏岂虚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张鬷嘏》是宋代诗人李觏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之情。下面将具体介绍这首诗的内容、背景及其在文学史上的意义:

  1. 诗歌原文
人意皆怀土,嗟君无故园。欲行须尽室,此去又他门。  
静里文章好,贫来节行存。振淹知有日,倚伏岂虚言。  
  1. 诗歌赏析
  • 首句“人意皆怀土”:这句话揭示了人们普遍对于故乡的深厚感情,即每个人心中都怀揣着对故土的眷恋和怀念。
  • “嗟君无故园”:这句表达的是诗人对张鬌嘏离开故土的遗憾与不舍,意味着张鬷嘏即将远离自己的家乡,进入一个新的环境。
  • “欲行须尽室”:这句诗反映了张鬷嘏在离家前需要收拾行李,准备离开的情境,暗示着离别的匆忙和不舍。
  • “此去又他门”:表达了张鬷嘏离开后,又将面对新的门户和生活,这既是对他个人命运的描述,也反映了一种无奈和挑战。
  • “静里文章好”:这句话赞美了张鬷嘏静下心来创作的文章,显示了他的文学才华和对学问的追求。
  • “贫来节行存”:这句诗赞扬了张鬷嘏虽然身处贫困,但仍坚持高尚的节操,表明他的人格魅力与坚毅。
  • “振淹知有日”:这句诗意味着张鬷嘏有着光明的未来和希望,即使暂时处于逆境之中,也有信心和能力克服困难。
  • “倚伏岂虚言”:表达了诗人对张鬷嘏未来道路的期许,同时也暗示了人生的起伏变化是不可避免的。
  1. 背景知识
  • 宋代历史背景:宋代(960-1279)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文化繁荣,文人辈出。李觏作为宋代的著名文学家,其作品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和文人的生活状态。
  • 《送张鬷嘏》的创作背景: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不详,但可以推测是在李觏的晚年或者离世之前所作,此时他可能已经对世事有了更深的思考和感悟。
  1. 文学史上的影响
  • 文学风格:《送张鬷嘏》以其简洁而深刻的语言,展现了李觏独特的文学风格,对后世的文学作品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 情感表达: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感,这种真挚的情感表达成为后世文人作品中常见的主题。
  • 文化价值:作为宋代文学作品之一,《送张鬷嘏》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文化风貌,也为研究宋代文学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送张鬷嘏》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哲理的五言律诗,通过对故土的情感和家园的眷恋,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之情。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描述,也是对人生哲理的反思,体现了李觏深邃的思想和高超的文学造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