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西夜坐

炎蒸得避处,铺席对西墙。
有月树阴黑,无风山气凉。
聚蚊妨袒裼,饮井当壶觞。
妻子讵知我,笑言皆在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李觏的《堂西夜坐·炎蒸得避处》是一首描写夏夜避暑情景的古诗。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示了诗人在炎热夏日中寻求清凉的心境。

从诗的结构来看,《堂西夜坐·炎蒸得避处》采用了传统的五言绝句形式。这种形式简洁凝练,便于读者迅速把握诗意,同时也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首联“炎蒸得避处,铺席对西墙”直接点明了诗人选择的位置,以及他为何而选择。紧接着的颔联“有月树阴黑,无风山气凉”进一步描绘了夜晚的环境,月光下的树影和山中的凉爽气息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宁静而舒适的氛围。颈联“聚蚊妨袒裼,饮井当壶觞”则反映了诗人在享受夜晚宁静的同时,也不得不面对蚊子叮咬和饮水不便的问题。尾联“妻子讵知我,笑言皆在傍”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以及对家人的深深思念。

从情感表达的角度来看,这首诗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人生百态的感慨。诗人通过对夜晚的描绘,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烦恼、追求内心平静的愿望。同时,诗中也流露出对家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生活琐事的无奈和感慨。这些情感的流露使得诗歌更加丰富而深刻。

《堂西夜坐·炎蒸得避处》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展现了古代文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这首诗不仅是李觏个人的抒情之作,也是宋代诗歌文化的一个缩影。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