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山舍道中作

截竹成舆不用轮,东行尽日稳宜身。
前看叠嶂如无路,每到平田始见人。
下户半曾差作役,朽株多已祀为神。
生涯一撮诚何有,且免庸儿共拜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往山舍道中作》是宋朝著名文学家李觏的代表作品之一。《往山舍道中作》是一首描写乡村生活的古诗,诗中描绘了诗人在前往山舍途中的所见所感。这首诗通过对简朴生活方式的描绘,展现了乡野的独特风情和人生哲理。下面是对该诗的具体介绍:

  1. 作者介绍
  • 《往山舍道中作》的作者是宋朝著名文学家李觏。李觏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学者,他的文学作品多反映了社会现实和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1. 诗歌原文
  • 截竹成舆不用轮,东行尽日稳宜身。前看叠嶂如无路,每到平田始见人。下户半曾差作役,朽株多已祀为神。生涯一撮诚何有,且免庸儿共拜尘。
  • 这首诗共有四句,每一句都富含深意。诗中的“截竹成舆”象征着简单而原始的生活状态,“东行尽日稳宜身”则表达了一种从容不迫的生活态度。
  • “前看叠嶂如无路,每到平田始见人”两句,通过对比和夸张的手法,生动地描述了路途的起伏和变化,以及人迹的稀少。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更揭示了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
  • “下户半曾差作役,朽如多已祀为神”两句,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传统习俗的批判和对民间信仰的反思。这种反思既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也展示了他对生活本质的深刻理解。
  1. 诗歌赏析
  • 《往山舍道中作》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思想,展现了宋代文人的生活哲学和审美情趣。这首诗不仅是对田园生活的赞美,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探索和思考。

《往山舍道中作》不仅是一部展现自然风光和田园生活的作品,更是一部蕴含深刻哲理和人生智慧的杰作。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值得人们深入品味和传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