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兽死有用,羽角筋革齿。
辇挽入工师,饰作军国器。
玉食白如瓠,瞑目已腐秽。
生者不敢留,埋藏与蝼蚁。
百年富贵身,孰若鸟兽类。
唯有令名人,终古如不死。
寄怀三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怀三首》是宋代诗人李觏所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不仅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见解,还体现了他在政治生涯中的矛盾心态。下面将对《寄怀三首》进行深入探讨:
- 作者背景
- 生平简介:李觏,字泰伯,号盱江先生,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自幼接受良好的教育,其诗歌创作深受儒家思想影响,主张道德修养和政治清明。
- 文学地位:在宋诗发展史上,李觏的作品具有重要的地位。他的诗作多反映现实社会问题和个人感慨,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 诗作主题
- 人生观念:李觏的诗歌多涉及对人生、命运的思考。在《寄怀三首》中,他表达了对个人命运的无奈以及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感受。通过描绘个人遭遇,反映出他对时代和社会现象的关注。
- 政治态度:作为一位经历过官场起伏的文人,李觏的诗歌中也体现了他的政治态度和理念。尽管他在政治上有所追求,但更多的是表现出一种超脱和淡然的心态。
- 艺术特色
- 诗歌形式:《寄怀三首》采用五言诗的形式,简洁明快,结构紧凑。这种形式便于表现诗人的情感和思考,也符合中国古代诗歌的审美习惯。
- 语言风格:李觏的诗风质朴自然,语言简练而不失深意。他在作品中运用了许多比喻和象征手法,使诗歌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哲理性。
- 历史评价
- 历代评价:历代学者对《寄怀三首》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们认为李觏的诗歌既有儒家文化的深厚底蕴,又有个人情感的真实流露,是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瑰宝。
- 影响传承:这首诗不仅是李觏个人的代表作,也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艺术成就和哲学深度使其成为中国诗歌史上的经典之作,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寄怀三首》不仅展示了李觏深邃的人生哲学和卓越的诗歌才华,也为研究宋代文学提供了宝贵的资料。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诗歌艺术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