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浩侄成都学官

忆昔官博士,所得英俊多。
斥去典蜀学,蜀士烦搜罗。
二井转辘轳,犹能挹馀波。
袍子白纷纷,有如镜重磨。
爱汝似二父,此地曾经过。
分职有十师,圣门严四科。
傥非一万卷,难取三百禾。
我有十咏诗,考古烦吟哦。
鼓钟乐高文,羽翼崇雄轲。
似闻礼殿柏,久矣寻斧柯。
古物天为惜,蒸薪鬼所呵。
堂堂公议地,岁月穷羲娥。
忍此恣横说,后来敢谁何。
我集四库书,琬琰藏洛河。
此外有石经,参酌正舛讹。
熟读懋汝学,师友相切磋。
汝有屋三间,竹墅连松坡。
日夜望汝成,门户高嵯峨。
我贫自有道,一竿钓渔蓑。
后生问老子,守死山之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浩侄成都学官’,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作于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当时杜甫在夔州做官。诗中通过描写侄子浩赴成都学府的旅途情景,表达了诗人对侄子前途的美好祝愿和对他远行所遭遇艰难困苦的深切同情。全诗语言朴实自然,感情真挚深厚。

以下是《送浩侄成都学官》原文:

江水东流无尽期,浩生才气世无伦。
文章已遣从人赏,琴赋今将寄子真。
蜀道难于上三峡,江流声入五溪邻。
故人西去何日还,锦水山阳应更近。

这首诗的大意如下:

  1. 首联“江水东流无尽期,浩生才气世无伦。”描述了江水永无止境地向东流淌,而侄子浩的才华横溢,世上难以找到能与之相比的人。
  2. 颔联“文章已遣从人赏,琴赋今将寄子真。”表示侄子浩的文章已经得到了别人的赞赏,而他的琴歌之辞现在也将寄托给弟弟子真。这里反映了杜甫对侄子文学才能的肯定和期待。
  3. 颈联“蜀道难于上三峡,江流声入五溪邻。”描绘了通往成都的蜀道艰难险峻,如同攀登长江三峡一般。同时,江水的流动声也像是进入了相邻的五溪一样。
  4. 尾联“故人西去何日还,锦水山阳应更近。”表达了诗人对侄子浩西去成都学府的担忧和思念,以及他对侄子未来成就的期盼。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即将离开夔州的感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