觅德醇菊花

春秋书不雨,十日九日乾。
向来陈菊根,半扫黄叶残。
施施苍松独,耿耿秋竹单。
仙官转物手,半亩不作难。
芟篱扶弱干,团翠蒙朱栏。
一株万宝钉,风露鸣珊珊。
儿辈凡眼窄,诧作举首看。
折君清霜枝,照我秋水寒。
年饥学辟谷,准拟充朝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觅德醇菊花》是宋代诗人李石的作品。下面将围绕作品原文、翻译与赏析等几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1. 作者简介
  • 李石是宋朝的诗人,其诗作在当时受到了一定的认可和赞誉。
  • 作为宋代的诗人,李石的诗歌不仅反映了他个人的情感和思想,也折射了当时社会的一些面貌和文人的生活状态。
  1. 诗歌原文
  • 诗句“春秋书不雨,十日九日乾”展现了作者对自然规律的观察和描述,表达了对旱灾的同情和忧虑。
  • “向来陈菊根,半扫黄叶残”则描绘出菊花盛开的景象,同时隐含了作者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1. 诗歌鉴赏
  • 从整体上看,《觅德醇菊花》通过细腻的语言和生动的描写,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自然景观。
  • 诗歌中的松竹形象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象征着坚韧和高洁,而菊花则代表着清雅和坚强。
  1. 文学价值
  • 在文学价值上,李石的《觅德醇菊花》不仅体现了宋代诗歌的典型风格,还展示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美的独特感受和表达方式。
  • 这首诗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观的诗歌,更是一首蕴含深刻哲理的作品,通过对自然景物的观察,传达了作者对于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觅德醇菊花》不仅是一首具有高度艺术价值的文学作品,也是了解宋代文化及诗歌发展的重要文献。通过这首诗,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人的审美观和价值观,以及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和尊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