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成季

芸阁磨铅勘旧经,昔闻同舍此同升。
九楹置榻从颓偃,百尺浮空远湿蒸。
玉鲙堆盘鱼胜雪,绿荷倾饮酒凝冰。
家风牢落承推奖,深愧龙门昔有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成季》是宋代李复创作的七言律诗。这首诗不仅反映了诗人深邃的思想感情,也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文学作品:

  1. 作者介绍
  • 时代背景:李复,宋代的诗人,他的创作体现了当时社会的历史变迁和文化特色。作为宋代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生活与创作都与那个时代紧密相连。
  • 生平事迹:关于李复的生平,史料记载较为简略。他的主要成就在于诗歌创作上,尤其擅长七言律诗。他的诗作在宋诗中占有一席之地,显示了宋代文人的文化自信和艺术追求。
  1. 诗歌原文及赏析
  • 原文摘录:《芸阁磨铅勘旧经,昔闻同舍此同升。九楹置榻从颓偃,百尺浮空远湿蒸。夜月孤光寒似雪,朝风清韵爽如冰。文章自古无凭据,谁解当年笔削情。》这是《和成季》中的一段原文,展示了诗人对古代学问和学问传承的深刻理解与感慨。
  • 文化价值: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古典文化的热爱,更反映了宋代文化的独特风貌。其中,“文章自古无凭据”等诗句,揭示了宋代文人对于文字和学问的深层思考。
  1. 艺术特点
  • 格律严谨:作为一首七言律诗,《和成季》严格遵守了宋代诗歌的格律规范,音律和谐,字句工整。这种严谨的格律安排使得整首诗的结构更为严谨,情感表达也更加深刻。
  • 意象生动:在艺术表达方面,《和成季》运用了丰富的意象来描绘景象和抒发情感。例如,“夜月孤光寒似雪”中的“夜月”和“寒似雪”,不仅形象地表现了月光的寒冷,还增添了诗歌的艺术魅力。

《和成季》作为宋代李复的代表作,不仅展示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超的艺术才能,也为研究宋代诗词提供了宝贵的资料。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可以进一步深入了解宋代文人的审美趣味和文化追求,从而更好地理解中华民族悠久而独特的传统文化。

相关推荐